民生事业发展提速 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本报长治2月11日讯(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赵志军 李晋文)2016年以来,长治郊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困难,始终秉持以民为本的理念,坚持民生导向,关注民生热点,解决民生难点,心无旁骛推进民生工程,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投入定制“惠民大礼包”,普惠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百姓有了盼得来的希望、摸得着的实惠。
教育均衡发展惠民。投资6000余万元,完成了区属70所中小学校容校貌的整治、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设备配置等工程,开工建设了体育北路、金湛两所学校,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化验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38名,狠抓校长、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校一品”,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健康工程实施利民。完成了区人民医院的二甲医院评审工作,加快推进郊区新建医院与市儿童医院共建,深入实施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创建,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社会保障完善便民。顺利完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任务,全区社会基本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5万人,征缴基金2.1亿元。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为353名农民工要回拖欠工资289万元。按要求提升了城乡低保标准,加大了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
住房安居保障乐民。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中铁航空港长北基地(二期)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开工建设金果园保障性住房,建成后将为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701套、公租房102套、廉租房117套,进一步改善了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农村危房改造、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双创”有力推进富民。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工作,在全市率先举办了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就业、环城失地农民创业技能等培训班,开展了“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活动和创业就业服务活动,为600名大学生推荐就业岗位,45名大学生开发见习岗位。进行“郊区厨房”“郊区园艺”“郊区家政”等实用技能培训,建立了就业、职介、劳动技能对接的机制,培训600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220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2500人,拓宽了就业渠道,提高了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