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利润为王,不再以收入规模论英雄

  考核国有企业首先应该看收入规模还是看利润?我省这一次的国资国企改革明确提出:确立以利润为导向的考核机制。
  记者了解到,新的目标体系以利润为中心,不再以收入规模论英雄,辅以内控方面的若干指标,倒逼企业切实从生产型向经营型、从重规模向重效益、从粗放向精细化转变。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衡量它的最高标准就是赢利能力。但前些年,一些省属企业为了“世界500强”的名头,做得很辛苦,为了做大规模、做大数字,有的企业在那里自个儿辗转腾挪,以无法盈利甚至亏损的煤炭贸易来增加收入,往往收入增长,利润却下降了。一些煤炭企业的贸易公司还惹出一大堆麻烦事等待处理。
  副省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王一新指出,非常渴望省属企业中有一批健康成长、在业内有话语权的重要龙头企业,如果有企业通过不懈努力,以强大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跻身世界500强榜单,那当然是山西的骄傲。但问题是,如果我们一些企业靠打营养液,靠吃激素,看起来身材高大,其实就是虚胖,没有一块肌肉,且百病缠身,一阵风都能吹倒,这样的“高大”不要也罢。
  他明确,支持企业开展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增值贸易业务,但坚决反对为了增加销售收入的数字而凭空倒腾制造出的贸易收入,这个泡沫该挤挤了。省委、省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思想是清醒的、态度是鲜明的,不要虚假的“规模”,要的是企业“瘦身健体、固本培源、提质增效”。
  有业内人士表示,改变考核指标为利润及严格奖惩,将使得省属企业有更强意愿控制成本,增强效益,长期盈利能力有极大改善空间。

本报记者 王龙飞 王佳丽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2-13期

  • 第2017-02-12期

  • 第2017-02-11期

  • 第2017-02-10期

  • 第2017-02-09期

  • 第2017-02-08期

  • 第2017-02-07期

  • 第2017-02-06期

  • 第2017-02-05期

  • 第2017-02-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