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2017,山西如何“撸起袖子”来脱贫

  • 方山县赤坚岭村村民在用特殊的方式庆祝他们整村脱贫。本报记者 张云 摄

  •   方山县赤坚岭村的这个年和以往大不同,压在几代人头上的贫困村帽子终于摘掉了,全村1000多口人年人均收入达到了5000元。除夕这天,赤坚岭村村民们欢聚在广场,庆祝他们整村脱贫。秧歌扭起来,锣鼓敲起来,他们把整村脱贫的喜悦变成了铿锵有力的鼓点。
      这些年,赤坚岭村把马铃薯、养牛这样的传统产业,通过精准扶贫进行产业升级,让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
      “明年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让我们全体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富裕、越过越红火。”方山县赤坚岭村村支书梁永清说。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习总书记的新年贺词句句入心。脱贫攻坚进入了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山西如何“撸起袖子加油干”。
    脱贫攻坚“春季行动”拉开大幕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吕梁市委中心组学习会议便聚焦脱贫攻坚地,他们邀请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就脱贫攻坚作专题讲座。当日,吕梁市宣布,集中3个月时间开展脱贫攻坚“春季行动”,全市万名干部将进村入户,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次“春季行动”中,吕梁市将围绕在行动中坚持精准方略、突出抓好特色种养加产业扶贫、全力加快易地扶贫搬迁速度、扎实推进生态脱贫、积极推进光伏扶贫、进一步打响“吕梁山护工”品牌、大力提升贫困村党支部和帮扶力量扶贫工作能力七个方面的任务,发动万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解决一批问题、抓一批好典型、实施一批扶贫产业计划和项目、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推进一批扶贫改革措施,为圆满完成2017年全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吕梁市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短板和薄弱环节,市级领导围绕15个脱贫攻坚课题领题调研,10个贫困县根据自身实际确定了18个接地气、有特色的示范带动项目。市级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在一线抓典型、抓项目、抓举措,确保“春季行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吕梁市扶贫开发服务中心干部付永峰说,节后上班第一天,吕梁市就着手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决心。我们要努力提高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新春第一件事锁定农民增收
      在和顺,县委副书记、县长马海军节后一上班,就轻车简从,深入李阳镇凤凰庙村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并与村支两委、帮扶单位负责人、第一书记、贫困户进行了座谈。
      在座谈中,马海军详细了解贫困户收入、产业发展等情况,仔细询问今年的发展规划和思路,并对凤凰庙村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村支两委班子建设等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要充分发挥第一书记见多识广的作用,积极帮助村里制定好今年的脱贫攻坚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本质脱贫提供有力支撑。村支两委成员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带领全村人民在发展“种、养、加”上做文章,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和农民主体作用,积极引进投资商,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鼓励贫困户入股经营,调动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增加他们的收入。要在集体经济破零上下功夫,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要下沉到一线,扑下身子,逐户进行走访,及时了解贫困户的需求,及时为他们出谋划策,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小康生活。
    驻村干部为偏僻小山村鼓士气
      “干部就应该有个干部的样,我们不带头,怎么要求群众出工出力?”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天。驻村第一书记史小兵上午在原单位长治市教育局报到后,就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了武乡县岭头村委会的大院里,慷慨激昂地向村两委干部做动员工作。
      史小兵驻岭头村时间不长,仅一年有余,但岭头村发生的变化却翻天覆地。2015年,岭头村集体账上空无一文,190户人家中有46个贫困户。到2016年底,岭头村不仅实现了整村脱贫,还赢得了“山西微商第一村”的美誉。
      史小兵马不停蹄地赶到村里,很快召集人,一下午开了两个会:一个是村两委的干部会,一个是村中电商积极分子动员会。史小兵说:“趁热才能打好铁,去年岭头村人尝到了脱贫致富的甜头,这个春节过得扬眉吐气。现在一定要趁着他们心气高,把好光景再向前推一步。”
      干部积极性高,群众也不落后。在电商积极分子动员会上,“带头大姐”郭晋平一下子把小米的种植面积扩大了5倍,她说,“去年种少了,客户要货供不上。今年不仅要多种,还要全‘有机’”。
      岭头村梨树众多,每到春季,漫山遍野梨花盛开,引来游人无数。除了做电商,村民张青春还有新打算。他说:“我已经联系过装修工人,赶紧装完,就能赶上梨花旅游节,我的‘农家乐’旅馆、饭店一条龙就可以开张了。”
    月嫂精神抖擞进京挣钱
      春节刚过,大同县杜庄乡马坊村49岁的农民康荣莲便收拾行囊,与家人告别,准备前往北京开始自己的“打工路”。此次与她一同前往北京的还有10个人,她们都是经大同市孝诚家政公司培训后,输出到北京妇产医院当月嫂的。
      “你们中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到北京,大家不要紧张,也不要害怕,把咱们平时培训的内容记住就一定能够干好。到了医院要听从安排,注意安全……”虽然大同市孝诚家政公司经理李雄林要亲自带着月嫂去北京,但在临行前还是在不停地叮嘱着大家。
      李雄林告诉记者,这些月嫂到了北京后吃住都是医院管,3个月后月工资就能达到七八千元,有的甚至上万元。他说,“我们的培训大部分是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如何让她们既要走出家门就业,还能持续增收致富,是我们必须考虑的。”李雄林表示,虽然市场需求很大,但要想得到客户的认可,拿到高收入,月嫂一定要有良好的素质。为此,他们在讲授基础护理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月嫂礼貌用语、仪表仪态等礼仪细节的培训。
      “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脱贫攻坚,我们准备在年后再增加几个培训点,深入乡村进行公益性培训,动员和鼓励更多农村妇女走出家门,进京挣钱,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送走这批月嫂后,李雄林又开始着手新一年的培训计划。
    易地搬迁是挪“穷窝”的头号工程
      这两天,在方山县峪口镇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的建设现场,县里包项目的领导就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现场办公,以确保工程能够保质保量如期完工,贫困群众能够早日挪出穷窝,住上新房。
      方山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偏远山村困难群众挪“穷窝”、摘“穷帽”的头号工程来抓,春节刚过,4个移民安置小区建设工程就已经全面铺开。
      据了解,峪口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是方山县去年5月份铺开的扶贫攻坚重点工程,涉及5个村1305口人的移民安置。目前,安置小区的10栋楼主体工程和楼顶配套建设的光伏电站已经全部竣工,水暖电等附属设施正在加紧推进。工程施工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这是包项目的副县长任海涛这几天来最为操心的一件事,这不,他赶到施工现场,忙着对小区用电和污水处理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
      “用电问题还是尽快和电业局对接,对接的时候一个是变压器,再一个是线路,线路在哪儿接,就从哪儿往过输送”。任海涛说。
      通过与电力部门和乡镇负责人的沟通协调,小区的用电问题将在一个月内得到解决。与此同时,污水处理厂已于近期开工。
      方山县峪口镇镇长李军说:“春节刚过,我们已经铺开了小区的绿化、美化、硬化工程,小区的室内工程已经全部装修完毕,要确保在5月30号之前,提前一个月让408户贫困老百姓入住。”

    本报记者 张云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2-15期

    • 第2017-02-14期

    • 第2017-02-13期

    • 第2017-02-12期

    • 第2017-02-11期

    • 第2017-02-10期

    • 第2017-02-09期

    • 第2017-02-08期

    • 第2017-02-07期

    • 第2017-02-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