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专题新闻

互联网下的乡村旅游

  近几年在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中,乡村旅游成了发展最快的领域。中国目前旅游的主力军是城市的中产阶级,他们在旅游中最想寻找的是和自己日常生活不同的自然差异、文化差异、生活差异,乡村旅游恰恰能够满足他们的这份需求,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这更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铺就了一条高速公路。

互联网助乡村旅游“弯道超车”


  以前,由于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原因,乡村在发展经济上信息严重不对称,这是造成乡村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使这种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观。而乡村经济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的环境,反而成为了新形势下发展旅游经济的优势。
  浙江省松阳县,地处浙江省最为落后的丽水市,交通很不方便,正因为如此,松阳县的自然环境得到了最好的保护,仅是保存完好的国家级传统村落就超过了50个,这在经济发达地区是不可想象的。现在,随着自媒体的迅速传播,松阳县成为了全国有名的摄影写生基地,每年来松阳写生的学生和摄影爱好者超过50万人,松阳也成为了户外运动爱好者和骑行一族的旅行天堂。
  高平市的千年古村良户,村里之前由于经济原因没有进行“新农村改造”,反而使大量的明清古院落得以保存,借助这些良户古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今天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基础。而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良户古村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建设专用信号塔,铺设了千兆光纤,全村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同时建设了公司网站、微信平台、微网店等等,在宣传中以网络自媒体作为主要手段。
  乡村旅游借助互联网发展,还要可行的办法,要设计建设具有互联网特质的旅游产品,要能够取得市场的认可,要充分考虑是否适合互联网一代的需求,是否适合自媒体的主动快速传播,是否够新、够奇、够萌、够酷,就是先要做成智慧产品,而不是先做了产品,再去考虑它的传播。
  山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晋商大院”全国知名,但旅游业态却只有一种:迁走村民,打起围墙卖门票。围起来的不仅仅有古村落,还有经营者的思想。对比来看,浙江的乌镇,住宿的收入远高于门票,乌镇戏剧节、世界互联网大会闻名天下;山西的袁家村,不收门票,日均游客3万人以上;浙江的松阳县,5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没有一个卖门票,每年接待写生摄影游客超过50万人。门票模式无疑是最简单的,也无疑是最落后的,特别是观光旅游已经日渐式微。
  大家讲到山西旅游更多的是历史如何久远、旅游资源如何丰富的说法,问题也恰恰在此。一位业内专家就坦言,他很发愁做山西的旅游项目规划,景区都在强调他们文物的古老和丰富,很关心做出来的旅游物业像不像唐代风格、宋代模样,可他们并不关心游客对这个是不是感兴趣?出发点就错了。
  资源不是产品,好资源并不能自动变成好产品。山西旅游资源可能很丰富,但是旅游产品很匮乏。游客到山西除了看庙就是看院,很少可参与体验的项目,更不要说休闲项目了。对比之下,浙江义乌的横店镇,要交通没交通,又不靠近大城市,更没有所谓的旅游资源,就是硬做出来的横店影视城,所有的建筑都是仿建的,2015年吸引游客超过1500万人,接近半个山西省的人口。
  据统计,现在游客有70%以上选择自驾游方式,70%以上的人更喜好休闲旅游,而在游客中70%以上是80后出生的,这三个70%就是乡村旅游所要面对的市场。这就表明大家关心的旅游产品不是老不老、真不真,而是酷不酷、萌不萌、嗨不嗨!
  我们做乡村旅游,不能坐困资源,而是要面对市场。从资源出发做旅游可能会受困于现状,从市场出发做旅游才有可能突出重围。
  就比如说良户古村今年的元宵灯会,为游客提供了街道士巡游、老年八音会、搭街棚、点旺火、猜灯谜、打铁花、算前程、二鬼丢跤等体验项目,这些都是80后在城里没有见过的,够土、够萌、够酷,很多人都是自己看过又带朋友来看,或发朋友圈招呼朋友来看。
  栖龙湾景区尽管有天下第一湾、沁河大峡谷等山水美景,但是在开发过程中还是设计了像玻璃吊桥、攀岩、蹦极这样够酷够嗨的三十多项休闲体验项目,景区三十多个厕所设计成三十多种样子,这样就吸引了更多年轻游客前来。
  在互联网营销中更要讲究智慧营销,设计旅游产品的同时,就要考虑它的传播,就是大家常说的你这儿至少要有十八个亮点,能发两次朋友圈。良户古村客栈有个厕所,正面的挡墙是老石头垒成的,男女标识是两个老石盆里用丙烯画的漫画,很多人上完厕所回来又拿手机回去拍。客栈的餐桌是石碾子做的,菜单是一本线装书,吃完饭欢迎带走。这些都是游客自动传播的亮点,这和传统的宣传广告是截然不同的。在智慧营销中大数据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良户古村导游手中都有一份游客签评表,一方面是游客对导游的评价,另一方面是游客所在的地域、了解良户的管道,可以依据这个来进行精准营销。
  借助互联网还可以实现景区的智慧管理,栖龙湾景区就会在未来的管理上将充分使用移动互联网,整个景区内不收现金,不使用银行卡,全部手机支付,每一个游客的每一笔消费都立刻通过网络入账,既不容易产生管理上的漏洞,又能随时掌握景区所有项目的运营情况,随时调配车辆、人员、商品,做到智慧服务。

互联网将使未来乡村成为诗意栖居之地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不仅仅使乡村更多更快地了解城市,了解市场,也使更多的城市人了解乡村,了解农业,了解自然,使自己的生活转向乡村,转向农业,转向自然。是城市的拥挤、嘈杂、污染、高房价、浮躁导致了这样的转向,是乡村的环境、悠闲、健康生活、传统文化、纯朴人文导致了这样的转向,也是互联网使这种转向成为可能。
  在国家城镇化政策引导下离开乡村的上亿农民,正腾开自己的家园给新的“乡村创客”。什么是“乡村创客”?他们从哪里来?为何而来?
  其实,“乡村创客”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创业,一个是创意。“乡村创客”必须是二者集于一身,在乡村以新的创意进行创业。没有新的创意,每一个农民就都是创客了;没有创业精神,只是过客而已。那什么人可能成为“乡村创客”呢?大概有六种人:走向乡村的知识分子、下乡创业的企业家、退休的官员、外出打工回乡者、被高房价逼回乡村的大学生、各类有乡村情怀的创业者。
  乡村创客到了农村以后做什么呢?他们可以做有机农业,可以做手工艺产品,但最多的是做了乡村旅游、做了民宿。
  全国民宿做得最早、做得最好的是浙江德清的莫干山。
  “庾村1932”位于莫干山镇黄郛西路48号,是逃离大上海的设计师朱胜萱(上海世博园区景观工程总顾问)“莫干山计划”中的一部分,它以黄郛夫妇乡改工作中遗留下的蚕种场为基础,保留及修复了原有建筑。在这座旧址上的文化和设计植入,使“庾村1932”拥有了全国最大的自行车主题餐厅、乡村文化艺术展厅、城乡互动论坛会场、莫干山第一间传统窑烧手感面包坊、设计师客栈、乡村咖啡屋、乡村公益书店、设计师格子铺、青年下乡创意小店等等,它也是中国首座乡村文创园。
  民宿除了住宿的作用之外,更多的还是对乡村生活的体验,对乡村人文的感怀,对乡村艺术的品味,以及村民之间的交流。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正如贾樟柯老师所说,“乡村是中国文化的大海,城市只是几个盆景”。所以,在一个村庄里做民宿,做乡创,第一位的是深深了解这个地方,读懂它,体会它,发掘它,才会有很多故事,你做出来的东西才会有温度,才能感动你的客人。

互联网思维是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指导思想


  强调互联网下的乡村旅游,并不是说仅仅是有网可上,仅仅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根本上是要有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概括起来主要是这几点:开放,合作,共享,注意力。
  做乡村旅游,更多的是搭建一个旅游的平台,做好基础,规划好项目,规定好标准,吸引全乡、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力量都来做。开放就是要打破地域界限,打破所有制界限,打破行业界限。既要吸收民营企业来合作,也可以和各类国企合作;既要做景区,也要做旅行社,还要开饭店,做演艺。
  合作是互联网的真谛。在互联网的环境里,只有第一,很少有第二,基本没有第三。不合作只有死。在开发栖龙湾景区过程中,设计了两日游、三日游的线路,必须和晋城市其他景区建立紧密的合作,才有可能为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在栖龙湾景区建设中将引进智慧产品、智慧营销、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核心是大数据共享,不仅仅是景区内部的共享,还将在晋城市旅游目的地智慧平台上共享,让更多的游客在景区的网络里享受到全晋城市的旅游数据服务,这将更进一步增强景区的黏性。玻璃吊桥是栖龙湾景区第一个爆款产品,通过自媒体的传播,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这是最好的广告。
  在良户古村开发中,还流转农民土地种植了优质的红富士苹果、玉露香梨、烟台大樱桃等果树和玫瑰、薰衣草等花卉深加工,再加上林下养殖和旅游采摘,这些土地的收益将加倍增长。传统农业不走向有机农业、观光农业是没有出路的,而要实现这种转向,无论从投资上、知识上、市场营销上,都不是原来的村民所能够做到的,乡村创客的加入将必不可少。移动互联使乡村的空心化现状、自然环境、田园生活、农业潜力被更多的乡村创客所了解,生活在乡村也可以和市场、和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互联网将使乡村在新的意义上重新焕发活力。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乡村建设、乡村生活的一部分,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乡村旅游将获得快速的发展,这种快速发展是在乡村经济、乡村建设、乡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也必须放在这种背景之下才能真正理解它、做好它。例如乡村的下水道、自来水、污水处理、强电弱电、互联网设施建设,可以说它是乡村建设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乡村旅游的基础,只有从这样的角度思考乡村旅游,让乡村更像乡村,让乡村成为诗意栖居之地,才有可能真正做好它。

作者系高平市良户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建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2-18期

  • 第2017-02-17期

  • 第2017-02-16期

  • 第2017-02-15期

  • 第2017-02-14期

  • 第2017-02-13期

  • 第2017-02-12期

  • 第2017-02-11期

  • 第2017-02-10期

  • 第2017-02-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