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文化视线

我省发现17方宋代漏泽园墓志

  山西省晋城博物馆证实,此前在晋城市发现的17方泽州漏泽园墓志均为宋代文物,该墓志的发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漏泽园是宋代官方创办的安葬贫困无依或无主死者的社会救助机构。《宋史》载:“(崇宁)三年,又置漏泽园”。晋城新发现的17方宋代泽州漏泽园墓志均位于晋城市区南部白水河两岸,这在当地尚属首例,墓志中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此次发现的宋代漏泽园17方墓志均为条砖形制,长31厘米,宽16厘米,厚4.5厘米。其中两块从中断开,其余保存情况较完好。整体看,志文大部分比较草率,行文不十分严格,刻划力度有轻有重。
  据介绍,安葬人员的身份有配军、安济坊病死人员、军人(兵士)、百姓、店(镇)身死不得姓名男子、病死贫民,均符合漏泽园安葬的标准。埋葬时间都属于宋徽宗时期,从大观四年(1110年)至重和元年(1118年),跨时九年,包含大观、政和、重和三个年号。
  镇、店一般都设立在交通繁荣地区的要冲之地。志文中提到的瑯车镇、天井关店,分别是现在的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拦车村、天井关村,它们都处于通往中原的太行八陉之一的太行陉的重要通道上,镇、店设立在太行陉的古道上,充分说明了宋代泽州在全国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 (胡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2-19期

  • 第2017-02-18期

  • 第2017-02-17期

  • 第2017-02-16期

  • 第2017-02-15期

  • 第2017-02-14期

  • 第2017-02-13期

  • 第2017-02-12期

  • 第2017-02-11期

  • 第2017-02-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