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深度报道

百姓需要的就是最好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民的传统劳作方式正在发生改变。特别是在“互联网+”兴起的现在,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智慧手段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设施大棚、遥控温感、自动喷淋等等新知识、新技术都让农民们措手不及,网购、网销等新的销售渠道的不通畅,又使辛苦换来的农产品握在手中卖不出好价钱。记者在我省多地采访时发现,农民朋友渴望获取新知识、新手段、新技术欲望非常强烈,这时候,科普工作就显得非常之重要。那么对素质普遍较低的农民来说,什么样的科普手段才是最有效的?如何传播才能及时准确?
  百姓需要的、能接受的,就是最好的。科普中国乡村e站能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得到迅速推广,正说明了这一点。农民朋友们在这里可以进行农技知识学习、即时信息查询、远程互动培训、专家在线指导,不出村子就可在e站平台购买到放心的农资产品,而且还能随时与农业专家在线交流互动,享受到精准便捷的科普信息化服务。
  2016年以来,先后有贵州安顺市科协、河南郑州市科协、陕西延安市科协组团来山西考察科普中国乡村e站建设情况,着手建设科普中国乡村e站。中国农技协科普惠农宣传交流中心已在河北、黑龙江、广东、云南等21省建设省级工作站。到2016年底,全国范围建设了2600余个科普中国乡村e站,基本上做到县县普及“乡村e站”。现在科普中国乡村e站已成为科普信息化在农村极为重要的服务窗口和推广阵地。
  据了解,今年起全国将加大建设力度,到2018年底,科普中国乡村e站要覆盖全国主要乡镇。争取到“十三五”末,充分依托现有公共科技、文化等服务设施,建设“乡村e站”,实现全国所有乡镇和重点行政村全覆盖。科普中国乡村e站的广泛推广应用,势必为农民搭乘科普信息化快车,依靠科普信息化手段致富,为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和提升科学素质发挥积极作用。

本报记者 齐泽萍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2-26期

  • 第2017-02-25期

  • 第2017-02-24期

  • 第2017-02-23期

  • 第2017-02-22期

  • 第2017-02-21期

  • 第2017-02-20期

  • 第2017-02-19期

  • 第2017-02-18期

  • 第2017-02-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