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协会2007年9月13日成立之初,我们就希望主管单位省发改委有一些政策和资金支持,但是一直也没有得到相关回应。”山西煤层气协会秘书长吴德亮坦言。
2006年,中国将煤层气开发列入了“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煤层气产业化发展迎来了利好的发展契机。
2007年,政府又相继出台了打破专营权等多项扶持政策,鼓励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同年,我省将煤层气列入省产业政策发展序列、潜力产品目录,并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我省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
在此大背景下,山西煤层气协会应运而生。
“因为这个行业门槛高、专业性强,成立之初的会员单位只有四十二家。发展过程中,有一些会员单位没有继续交会费,也就与我们失去了联系。现在的会员单位也就十多家,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开展工作。”吴德亮告诉记者。
无政府的资金扶持,无职能机构领导的信誉背书,无任何实质性的产业扶持政策,更没有政府这双有形的手做协会发展引导,山西煤层气协会自谋发展,从成立之初,举办行业论坛、开展行业课题研究等相关工作。
“2008年7月,由我们主导编著的《山西省煤层气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一书面市;2010年8月,我们主导编著的另一本书《煤层气开发利用及操作》面市。从协会成立到现在,我们重点进行了16项关于煤层气行业的课题研究……”谈起协会的发展成果,吴德亮如数家珍。
立足于全行业自律建设,畅通行业与政府的对话与沟通,统筹山西煤层气市场发展机制。不依靠、不等待,山西煤层气协会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该协会还承办过“全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亚太非常规天然气国际会议”等一些行业内颇有影响力的会议。
“为什么说脱钩感觉变化影响不大呢?就是我们这个协会,没有机关职能部门督促,‘你’要开展这样那样的工作,‘成魔成佛’全凭自己的造化。”吴德亮风趣地比喻说。
采访中,吴德亮拿起办公桌上的一份文件,告诉记者:“这是国土资源厅关于煤层气方面的文件初稿,这个文件是要呈交给省政府审阅的,但是由于在煤层气方面很专业的东西他们拿不准,就先由我们从专业的角度改一改。”
“在我们主办的‘山西煤层气勘探开发信息技术交流研讨会’上,企业打破技术壁垒,交流各自勘探技术新进展。研讨会还请来了政府研究室的领导,在领导专家演讲后,台下企业与台上政府部门领导现场互动,企业直接向政府部门领导反映遇到的难题。”吴德亮说。
“我省到底产了多少气,这些气都去哪了?今年,我们着重计划做这个选题的调研。”吴德亮递给记者一份文件,上面写着《山西省煤层气中下游开发调研实施方案》。记者看到,这份调研方案非常详细,包括调研目的、调研组织和调研安排,最后还有调研预算,而最后批注所有预算支出均由协会筹集承担。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可靠的市场基础和扎实的工作基础之上。而山西煤层气协会所做的工作,正是瞄准了山西发展新能源的新契机,将工作落在了实处,从而成为行业的规范者、引导者。(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 王佳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