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市县新闻

沃野田畴春意浓——孝义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履铿锵

  春光和煦,2月24日,记者走进位于孝义市大孝堡乡东盘粮村的设施蔬菜基地,广袤的田野上整齐的大棚连排连栋,庄园温室内,种植区连着生活区,上下二层的生活区内厨房、卫生间、起居室、车库一应俱全,车库直通种植区,西红柿、黄瓜、西葫芦……应有尽有,农民们正把一筐筐新鲜蔬菜装上车。
  这是孝义市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经典画面,如今,像东盘粮村这样的特色村在孝义已经是星罗棋布,行走在胜溪大地,你分明能感受到孝义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勃勃生机,给农民带来的殷实生活。
  按照孝义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农”工作主攻方向和重点,该市积极搭建“一园三企三大基地”的发展平台,顺利通过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验收,成功申创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森明采摘园、金世嘉生态园、龙湾生态园等休闲采摘旅游已初具规模,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为代表的农村新业态发展稳步推进,走出了一条具有孝义地域特色的产业新路。

抓特色,搞精品,农业基地标准化成效显著


  “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现代农业才能让农民富起来,而特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最佳切入点。”孝义市农委主任苏晓明告诉记者,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该市坚持产业建设与市域特色相结合,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强力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业、禽类养殖业、设施蔬菜种植业、核桃种植业四大特色农业产业,科学规划了“一园三企三大基地”,掀起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高潮。
  在高阳镇高贤垣万亩核桃林示范基地,成方连片的核桃经济林地里,三五成群的村民挥锹铲土、扩穴添粪……他们动作娴熟地忙碌着,期望秋天硕果累累。
  作为汾州核桃的主产区,孝义市西部山区和中部丘陵宜栽地实现了30.4万亩核桃林全覆盖,依托角盘垣、高贤垣、兑镇南垣、下栅垣、柱濮南北垣、梧西线两侧6个万亩集中连片种植核桃片区、8个5000亩核桃片区和30个千亩核桃园区,核桃产业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挂果面积18万亩,产量1万余吨,产值2亿余元,西部山区20万人人均核桃收入达到1000元左右。
  设施蔬菜形成了以大孝堡、高阳、振兴等区域为重点的设施农业集中区,围绕提高效益、增加收益,形成以市场为导向,适度规模发展设施花卉、设施食用菌、观光采摘农业,基本实现规模化发展,农业基地实现了标准化建设和多样化种植。
  截至目前,全市设施蔬菜总面积达2.46万亩,其中温室5000余幢,塑料大棚3000余幢,小拱棚4000余亩,2016年总产量9万吨,产值1.35亿元。

龙头+基地+农户,规模经营产业化


  “过去我们村都是按照老传统种菜,小打小闹,不成气候,现在入了合作社,有了技术员的指导,什么时候打虫、追肥、收购,都有人管,什么都不用操心。现在最大的感觉就是忙,政府给咱铺了一条致富路!”大孝堡乡东盘粮村蔬菜种植户李洪夫妇高兴地对记者说。
  在兑镇镇偏城村,金核绿林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乃生告诉记者:“偏城村去年种植了百余亩万寿菊,每亩可赚3000元左右,农民栽植积极性很高。”同时,孝义市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实施“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彻底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如今,万寿菊已成为该市的“富裕花”,全市11个乡镇50余个村都推广种植了万寿菊,面积达1万余亩,给合作社、花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为降低成本,孝义市还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服务规模,把生产经营成本摊薄,实现节本增效。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出租、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委托等形式,引导分散的土地向从事畜禽养殖、核桃种植、设施农业、林下经济的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一家一户闯市场,经不起风雨,有了龙头企业的带动,等于直接抓住了市场需求。”孝义市围绕“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依靠规模经营”的理念,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依托大象农牧、王老吉顶养系列大健康产业园、铭信禽业、昌圆核桃、羊羔酒业等龙头企业和一果核桃深加工、普尔特药胶系列产品等项目,积极搭建“一园三企三大基地”发展平台,形成了“平川粮菜、丘陵畜牧、山区核桃”为主线的循环农业新格局。
  2016年,全市农业产值实现173824万元,增加值为99104万元,占GDP的2.9%;31家龙头企业实现产值20亿元,利税1.9亿元;粮食种植面积41.37万亩,粮食总产量1.189亿公斤,其中玉米产量8340.8万公斤;畜禽养殖业新发展生猪标准化养殖场22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238个,年畜禽养殖总量达4626.35万头(只),全市畜牧业产值达13.5亿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631个,家庭农场55家,土地流转总面积12.1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的28%。

元素多、产业俏,特色农业绚丽多姿


  走进位于大孝堡乡南船头村的金世嘉庄园,清新自然的田园景色、和谐恬淡的诗意风光扑面而来:果树园区,桃树杏树,葡萄樱桃,应有尽有;垂钓园内,湖光潋滟,曲桥婉转;养殖园内,动物种类繁多,憨态可掬……漫步其中,让人忘却都市的喧嚣,甚至有一种想要留下的冲动。
  这个占地155亩的庄园拥有采摘园75亩、垂钓园9.5亩、养殖观赏区1个,形成生态环境优美、设施服务配套、文化传承深厚、产业特色鲜明的休闲旅游精品,游人穿梭其中,乐而忘返。
  在兑镇镇产树原村,华莲柿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郭生华告诉记者,牛心柿是当地农民的宝贝,因其形似牛心而得名,形状奇特、营养丰富。近年来,产树原村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以及优质的水源,大力发展柿子树种植业。截至目前,柿林基地已经覆盖该市兑镇、高阳、下栅和东许4个乡镇,仅产树原村所在的兑镇就有柿子树1000亩、1.5万余株,每年能给当地农民带来近200万元的收入。
  孝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廷洪介绍,孝义市抓住全省创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契机,在产业融合中突出休闲体验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健康养生等方面,深入挖掘田园风光、采摘体验、旅游景点、文化遗产、古村古镇、民间风俗等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以石践村、东小景村、仁坊村、下堡村等为重点的红色旅游;以古城、金龙山、晋商驿道等为重点的人文景观旅游;以森明采摘园、金世嘉生态园、龙湾生态园等为重点的休闲采摘旅游;以师河底台阶窑洞、恒兴堡原生态生活、河底村农具展等为重点的古村体验旅游。同时,以有种养开发潜力、旅游开发潜力的沟域为重点,突出生态改善、农牧业生产、产业融合,通过政策支持、项目倾斜,大力发展沟域经济。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在孝义,“农”字不等于只会种田,“村”字不等于只会圈地,该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绚烂多姿的特色农业,农民正用智慧和汗水创造财富,收获幸福。

本报记者 李全明 通讯员 任静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3-06期

  • 第2017-03-05期

  • 第2017-03-04期

  • 第2017-03-03期

  • 第2017-03-02期

  • 第2017-03-01期

  • 第2017-02-28期

  • 第2017-02-27期

  • 第2017-02-26期

  • 第2017-02-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