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近日,记者来到了吕梁市离石区吴城镇李家沟村,看到村民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春耕春播前的准备工作,平整土地、打底肥、育苗……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要凭自己的双手去干!我去年的两千多斤土豆都卖完了,手里有钱了!”59岁的村民刘虎才高兴地对记者说。从他的言谈举止中,记者能深刻地感受到吕梁精神在农民朋友身上所迸发出的内生动力。
吕梁是山西脱贫攻坚主战场,为了如期脱贫,在小康道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不落下一个贫困户,该市举全市之力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
率先布局 科学决策
“抓不好脱贫攻坚,我们愧对这块红色的土地,也愧对吕梁人民的期盼。”2017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吕梁市召开的脱贫攻坚“春季行动”动员视频会上,吕梁市委书记李正印动情地说。
2月4日,吕梁市召开了脱贫攻坚“春季行动”动员视频会,提出将把“扎实组织扶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发展机遇,找准短板和薄弱环节,集中3个月时间,开展以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方式的脱贫攻坚“春季行动”。
此次行动中,吕梁市率先布局脱贫攻坚“作战图”,将重点集中在动态中坚持精准方略、突出抓好特色种养加产业扶贫、全力加快易地扶贫搬迁速度、扎实推进生态脱贫、积极推进光伏扶贫、进一步打响“吕梁山护工”品牌、大力提升贫困村的党支部和帮扶力量扶贫工作的能力等七项任务。
同时,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扎实实施以26万亩红枣、核桃林改良和标准化管理为主的经济林提质增效工作,扎实实施189兆瓦光伏扶贫工作,扎实实施“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通过产业扶贫,今年新带动8.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2月25日,吕梁市委书记李正印主持召开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他说,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决贯彻和落实中央、省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补齐工作短板,突出工作重点,抓好改革创新,狠抓党建保障,转变工作作风,形成工作合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刚刚结束的吕梁两会期间,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立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吕梁市地区生产总值要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要增长6%和6%以上……这一连串的数字时刻提醒着全市人民在新的一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而吕梁市委、市政府也用实际行动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亲力亲为 以上率下
吕梁作为山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吕梁干部不惧挑战,敢抓敢管、亲力亲为,以上率下、示范带动。
为了更好地鼓舞全市上下打赢脱贫攻坚的士气,市委书记李正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立伟每人包联一个易地搬迁村,分析解剖、调研指导移民搬迁工作。10个贫困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包联具体搬迁项目,并到所在县需整村搬迁的村亲自走一遍,对搬迁方案亲自研究、亲自审定、亲自解决搬迁过程中涉及到的问题。
据悉,今年吕梁市要实现易地搬迁4.1万人,切实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坚持易地搬迁、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多规合一,科学整合搬迁建房、基础设施配套等政策资金,积极落实搬迁地块,精准确定搬迁对象,全面加快搬迁进度。积极探索旧村复垦、沟域治理等土地利用有效路径,加大搬出村退耕还林、产业扶持力度,因地制宜规划好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稳定增加搬迁群众经营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此外,各县市区领导都要下乡驻村,包联项目,在一线了解情况,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创造经验。为提升干部扶贫能力,吕梁市委、市政府要求切实加强农村“三基”建设,大力提升贫困村的党支部和帮扶力量扶贫工作的能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党支部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用人机制方面,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发现使用干部,严格管理考核,推动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对象、帮扶政策措施“精准对接”,用情、用心、用力开展帮扶。
在全市干部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吕梁脱贫攻坚实现了首战首胜,全市278个贫困村退出,11.1万贫困人口脱贫。具有吕梁特色的“三个一批”得以扎实推进,光伏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护理护工培训就业、合作社造林等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给力措施 助力脱贫
曾因煤而兴却也因煤而困的吕梁,亟需丰富经济发展方式,拓宽发展门路,方能如期实现脱贫,为此吕梁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力争使吕梁经济发展方式多样化。
一是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特色产业扶贫,2017年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杂粮基地66万亩、马铃薯60万亩,发展食用菌4000万棒、中药材2.5万亩、牛羊养殖户6000个,实施退耕还草与粮改饲7.8万亩;全力推进“三个一”扶贫计划,深入实施光伏扶贫,在10个贫困县(区)铺开惠及285个村、总规模189兆瓦的光伏电站,年内建成并网发电;扎实做好护工护理培训,年内培训1.25万人,就业1万人;实施红枣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20万亩、品种改良6万亩,发展沙棘、油用牡丹和构树8万亩,让荒山荒坡上的光伏扶贫、吕梁山的红枣核桃和“吕梁山护工”品牌一样,叫响山西、叫响全国,切实增加贫困人口的经营性收入。
二是加快转型升级,实施产业发展战略。培育新兴潜力产业、大数据产业,加快“天河二号”超算中心和“吕梁一号”微纳卫星数据产业化、市场化应用;发展壮大新的优势产业——铝工业,以电力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与全国排名前十的铝深加工企业通过项目捆绑、电力参股等合作模式,推进煤电铝材一体化发展,打造兴县、孝义、交口、中阳和柳林铝工业基地;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等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竞争优势,加快形成新的增长动能;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
三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转型综改相结合,推进事关发展的关键性改革。
四是坚持以开发区建设为平台,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在加快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科技和人才支撑,主动融入全省“东融南承西联北拓”战略,积极参与京津冀一体化、晋陕蒙沿黄经济圈等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展合作。
五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今年,吕梁市将在完成省政府“六件实事”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办好“六件民生实事”。孝义、汾阳、文水、柳林、方山等5个县(市)农村低保保障标准高于扶贫标准,实现低保线与贫困线“两线合一”;落实贫困户大病补充、意外险等扶贫保险1800万元,确保48万贫困人口全覆盖;市区建设公共自行车站点100个,投放2000辆公共自行车;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4383户;解决1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4.2万座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这一件件民生实事必将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幸福。
2017年是吕梁脱贫攻坚深化、拓展、落实、大攻关、大见成效的一年。吕梁上下将以脱贫攻坚“春季行动”为契机,充分发扬“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吕梁精神,以坚定的信心、精准的举措和务实的作风,众志成城,苦干实干,用实际行动向着小康阔步前进。
本报记者 李全明 通讯员 郝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