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我省经历56年来最暖冬季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我省经历了一个自1961年以来的最暖冬季。”这是3月9日,记者从省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信息,此次发布会通报了2016年至2017年冬季山西省气候概况及影响分析。
气温为1961年以来最高
  2016年至2017年冬季,全省区域平均气温为-1.6℃,比常年同期偏高2.5℃,为1961年以来最暖冬季。
  “季内气温前期偏高尤为明显。”山西省气候中心专家介绍。
  该专家分析,2016年12月,较常年偏高2.8℃,为1961年以来最高,52个站达到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地区)。2017年1月,较常年偏高2.7℃,为1961年以来第3高,有2站达到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离石和襄垣)。2017年2月,较常年偏高1.7℃。
降水为近14年最多
  2016年至2017年冬季,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9.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6.6毫米,为近14年最多。
  “季内降水前期和后期偏多、中期偏少,空间分布上,与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北中部和南部部分地区偏多五成以上,北中部一些地区偏多八成以上。”该专家分析。
  季内有6次较大范围降水天气,分别出现在:2016年12月13日、20~21日和25~26日,2017年1月5~7日、2月7~8日和21日。最强降雪天气出现在2月21日,全省均有降雪,17站降中雪、72站降大雪、17站降暴雪,北中部有13个县(市)日降水量达到或超过同期(2月)历史极值。
暖冬造成的影响
  前期,麦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对冬小麦越冬有利,但光照偏少,对设施农业生产不利。后期,受气温偏高影响,冬小麦返青日期较常年提前。需要注意的是,经济林果受前期气温偏高影响,萌芽期提前,增加了晚霜冻发生风险。
  冬季前期和后期降水偏多,尤其是后期的大范围降雪对降低火险等级有利,中期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加之适逢春节,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季内降雪天气造成路面积雪及道路结冰,给交通运输和群众出行造成了一定影响。

本报记者 王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3-12期

  • 第2017-03-11期

  • 第2017-03-10期

  • 第2017-03-09期

  • 第2017-03-08期

  • 第2017-03-07期

  • 第2017-03-06期

  • 第2017-03-05期

  • 第2017-03-04期

  • 第2017-03-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