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深度报道

一个寿阳农民的“致富经”

  •   如今,这里大片的农田已成为合作社的蔬菜和粮食生产基地。

  • 辛俊英种植的新品种蔬菜。

  • 合作社养殖的优种黑猪。

  • 养殖的土鸡。

  • 养殖的优种鸭子。

  • 养殖的优种绵羊。

  • 合作社的粮食晾晒场。

  • 种植的蔬菜喜获丰收。

  • 合作社生产的蔬菜有一大部分销往美特好超市。

  •   辛俊英,一个地地道道的寿阳县农民。通过多年对农业技术的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了多项种植蔬菜和粮食的新技术。他深切体会到村民一直都是小规模种植,盲目地种植一些经济价值不大的作物,这种种植方式很难保证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掌握了大量种植技术的前提下,为了改变当地农民种植蔬菜单一、信息闭塞、形不成规模、占领不了市场的现状。辛俊英大着胆子跳出传统农业的“小圈子”走上了合作经营的“大舞台”。
      2013年初,他七拼八凑地凑了300多万元,在平头镇组织成立了寿阳县鑫森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成立初期,由于规模不够、种植品种单一,蔬菜还是不好销。为了让周边农户受益,合作社大量吸收农户加入。选购优良蔬菜籽种,发放给农户栽种,建了泵房、场地,引导农户用农家肥料,发展无公害旱垣栽种,又逐步发展小型大棚、拱棚等种植技术。经过几年的摸索和试验,如今合作社种植的蔬菜和玉米已是一片生机。
      随着蔬菜的丰收和上市,卖菜难的问题又随之而来。为解决卖菜难的问题,合作社的主要成员几乎跑遍了太原及周边的所有蔬菜市场。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2014年与太原美特好超市签订了长期供菜合同。此后还陆续与山东、河南、江苏、上海等地的蔬菜经销商签订了合作意向。
      为了保证蔬菜品质,合作社向农户提供优良籽种、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包装、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指导农户进行无公害标准种植,形成了集体生产销售、技术指导、品牌包装、产销加工一体化的服务产业链,走出了适合本地的“基地+农户+公司”的运营模式,推动了周边乡村及全镇无公害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动了广大农户的共同致富。

      图/文 本报记者高在中王昕冯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3-12期

    • 第2017-03-11期

    • 第2017-03-10期

    • 第2017-03-09期

    • 第2017-03-08期

    • 第2017-03-07期

    • 第2017-03-06期

    • 第2017-03-05期

    • 第2017-03-04期

    • 第2017-03-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