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月份以来,山西工艺美术馆一层的中国工美精品展区的象牙展示区域人流量、成交量每天都让人叹为观止。这其中的原因是: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为加强对象的保护,打击象牙非法贸易,经国务院同意,将有序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2017年3月31日前先行停止一批象牙定点加工单位和定点销售场所的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2017年12月31日前全面停止。此举旨在保护野生大象,山西属于3月底象牙制品禁止交易的区域,所以很多牙雕收藏爱好者就抢先一步,在禁止之前,将心仪的合法象牙制品收入囊中。
牙雕艺术历史悠久
据中国工美集团党委书记王井春介绍:中国的牙雕艺术历史悠久,象牙制品早在五千年前的山东大汶口文化中就已绽放出瑰丽的艺术之花。商代为当时象牙雕刻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时至周代,牙雕已成为独立的手工艺行业。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牙雕制品较普及。唐宋时,牙雕制品丰富、雕工精美,唐朝五品以上官员上朝,都手执象牙笏板。明清两代,宫廷均设有御用作坊,集中大批能工巧匠从事牙雕制作。特别是清代以来,在审美和技法上,牙雕表现出以广州牙雕为代表的“南派”和以北京牙雕为代表的“北派”之间的南北风格差异。
当代牙雕的主要产地有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北京牙雕被称为北京工艺品“四大名旦”“燕京八绝”之一。艺术风格高雅古朴、章法严谨、精细遒劲,尽显绮丽雍华的宫廷风格,以仙姿媚态的古装仕女、秀丽动人的圆雕花卉及生动逼真的蝈蝈白菜最为见长。广州牙雕制作则以精镂细刻、玲珑剔透取胜,交错隐现、奇妙绝伦的“鬼工球”和错落有韵、变化万千的通雕花舫为其工艺代表。
牙雕艺术的当代繁荣
象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光洁细润,纹理优雅,质地坚硬又富韧性,耐用稀有,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象牙制品是指用非洲象的牙为原材料雕刻而成的工艺品。
2008年,由国际组织批准,中国工美集团代表中国去非洲四国购买了60吨的象牙。2010年,中国工美象牙雕刻厂在北京正式成立。厂内聘请多位牙雕工艺美术大师和来自广东、福建、湖南、江西、河北等地的设计人员及工艺技师,组建了一支集南、北派象牙雕刻技艺于一体的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一条完整的象牙加工产业链,使古老的牙雕技艺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随着象牙厂在生产经营中规模的逐渐壮大,设计能力和雕刻技艺水平的日臻完善,中国工美集团依托自主连锁经营品牌中国工美珍宝馆,建立了中国工美象牙销售的自营渠道,传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象牙雕刻技艺。作为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的“象牙制品指定销售场所”,馆内的每一件象牙制品都配有“象牙制品收藏证”。收藏者只要扫描收藏证上的二维码,这个制品的渠道、来源都会一清二楚。
牙雕艺术品将成绝唱
禁止象牙交易后,牙雕制品将成千年绝唱。今后,百姓只能在博物馆等地陈列时欣赏到其独特的技艺。中国工美·珍宝馆店长辛晓洁提醒广大象牙收藏爱好者:象牙制品陈列时,不可以放置在太阳光直射的地方,且需远离风口(如空调口、窗口、暖气口等);象牙制品对湿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存放时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应维持在55%至60%之间。简单的做法是在其附近常置放一杯清水,不可以放在有风的地方;象牙制品表面沾上的灰尘,可用毛刷刷除,但若沾上油渍或顽固性污垢,则需要用温肥皂水轻轻刷洗,洗后及时擦干,以防作品翘起或张开;象牙制品平时可置于软囊盒中,放上防蛀药块;存放环境应尽可能保持恒温。
本报记者 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