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石匣村:黄土地里的“科普课堂”

  “张建发,快来!到俺黄土地里,听听农化专家给咱讲如何科学施肥……”3月29日下午,吃完午饭的张建考站在村边他家的黄土地里,一边打手势摆手,一边高声地叫喊。不到15分钟时间,张建考叫来了村里11位种粮能手。
  张建考所在的村子是平顺县西沟乡石匣村,这个处于山沟里的村落,地势陡峭,田地盘山,没有什么资源优势,村里500多口老百姓完全依靠种田为生。石匣村也是天脊集团对接定点帮扶的贫困村。
  天脊集团驻村扶贫干部、石匣村第一书记李小文告诉记者,走进地里与老百姓交谈施用化肥方法,大家都说不清楚,都是凭传统的自我感觉在施肥,更谈不上施肥时间、施肥用量。农民们还有一个错误的观点,就是认为施肥越多、产量越高。
  石匣村更需要“科技扶贫”,“请农化专家给村里农民讲课”这个念头在李小文脑海里频频闪现。就在今年春耕农忙时节,李小文专门从厂里邀请农化专家郭小芳到村里面对面给农民讲解农化科学知识,帮助农民在科学种田中增加收益。这个“科普课堂”就设在张建考家平整的黄土地里。
  “俺村种玉米较多,给俺们讲讲玉米科学施肥技术……”嗓门较高的张建发,把半截烟使劲掐灭,向郭小芳提出第一问。
  “玉米是耐密植作物,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也增加。但施肥有讲究,方法科学可提高肥料利用率,防止倒伏,还增加产量。”农大毕业、从事农化研究十多年的郭小芳,耐心讲解中底气十足。
  “怎么才是科学施肥?”在场的11位农民,发问的几乎一致。
  “科学施肥有两种:一种叫‘一炮轰’施肥法,一种叫‘底追结合’施肥法。”郭小芳认真回答。
  “给俺们再讲具体些。”在场听讲的张建发,干脆盘膝坐在地里。
  “一次性把化肥施入土壤,生育期间不再追肥,称为“一炮轰”施肥法。这种施肥法,主要适用于低产田、无浇水条件的地块;‘底追结合’施肥法,主要适用于保肥差的土壤、水浇地、密植区的地块……”没等郭小芳把话说完,张建发插了一句,“唉,种田还真有学问。俺半山腰的无浇水条件的地里,去年还施用化肥追了一次……”郭小芳接过话:“那样施肥多,增产效果还不明显。”
  “用什么化肥好?怎么用?”张建发话音一落,在他旁边的张建考补了一句,“俺们十几年用的天脊化肥就不歪。”
  郭小芳拍着胸脯说:“作为天脊人不是自卖自夸,天脊集团是讲责任、讲诚信的化肥企业。天脊化肥是完全化学合成,30年始终品质如一,是老百姓的良心肥、致富肥。”
  看着郭小芳满脸的自信和自豪,张建考带头拍手鼓掌。

本报记者 王龙飞 通讯员 王爱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4-10期

  • 第2017-04-09期

  • 第2017-04-08期

  • 第2017-04-07期

  • 第2017-04-06期

  • 第2017-04-02期

  • 第2017-04-01期

  • 第2017-03-31期

  • 第2017-03-30期

  • 第2017-03-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