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故里;千古长平;古建博物馆;黄梨之乡;上党梆子之乡。”在晋城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竞争立项评审会上,高平市市长邹树琦用“五个符号”为高平画出的速写,让在场的每个人快速了解了高平。
“文化资源优势、环境基础优势、产业发展优势、全域旅游优势和乡村治理优势”五个美丽乡村创建优势,自信满满地亮出了对于建设试点的“一手好牌”。
而随后条理清晰的“‘全域治理’做文章,‘两山理论’找出路,‘五村建设’强基础,‘多方筹资’促创建,‘四项举措’做保障”五条美丽乡村实践路径,更是稳稳锁定胜局的关键所在。
……
3月28日,高平市以93.2分摘得2017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桂冠”。
在这场评审会上,来自晋城市的高平市、泽州县和沁水县3个市县分别从区位优势、自然禀赋、产业基础、规划设计、组织领导、制度保障、文化传承、古城保护、投资预算、资金整合等不同角度,慷慨激昂地向评审组和财政评价组倾情推送了属于自己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如今,虽然“名花”已有主,但“花落谁家”的这本“秘籍”,却成为了每一个参与“打擂者”从此次竞争立项会上所获得的至上宝贝。
在竞争立项评分表中,“项目资金整合”这项评分始终占到单项指标的最大分值。这不仅表明资金整合对于竞争立项评分的重要性,还体现出了美丽乡村建设要树立“大整合”理念,要坚持统筹全局搞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丰富,绝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建设,更包含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就需要各试点县积极整合各类资金,用好上级补助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按照“渠道不乱、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全局、协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传统、乡风民俗相融合,综合带动美丽乡村村级组织、文化、旅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广大人民群众造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被选定为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高平市,恰恰就是资金整合方面做得非常到位。“这次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总资金额为5548万元,其中申请上级奖补资金1000万元,高平市财政将整合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配套资金2032万元,引入社会资金1500万元,农民筹资筹劳500万元,其余516万元由乡镇自筹,借此拉动近1.3亿元的旅游社会资金进入,推动美丽乡村连片建设。”高平市市长邹树琦在演说陈述时这样说道。
“小财政撬动了社会大资本。财政资金不仅直接支持了美丽乡村建设,更重要的是发挥了政策激励和引导作用,吸引了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省财政厅农改处副处长张军民说,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用好财政奖补资金,更要想办法多方筹措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磨刀不误砍柴功,钱少更要搞规划”。根据美丽乡村试点要求,每个试点县各有5个试点村。如何能够让各试点村健康有序发展,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重要命题。
树立大乡村理念和一盘棋思想,成片连线打造示范区域。晋城市结合“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城乡统筹进程、加快美丽晋城建设”的“一争三快两率先”法总体要求,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扎扎实实推进下去,以县政府为作战单位,搞好组织协调,发挥好财政资金引领撬动作用,通过筹资筹劳、PPP模式等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的注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牵头力抓强推动,争取在全省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先进市,真正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建设思路。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各县为防止各试点村单打独斗,把5个村作为一个“大乡村”进行综合规划、整体推进。结合本县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认真编制符合自身实际、富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详细规划,以及各试点村的基础设施、景点设计、特色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要自始至终维护规划的权威性,注意规划的延续性,确保以规划为引领,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按照项目村的地域特点,提出了‘镇区中心美起来、南山夜景亮起来、巴公大道铺起来、公园绿道串起来、休闲养生兴起来、文化品牌做起来’的目标。同时选择具有一定资质的规划设计院,积极说明规划理念,实地对项目村进行考察立项,并要求本着节俭、以人为本的原则,统筹规划,切实把项目区规划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区。经过两轮的严格评审,项目规划顺利完成。”泽州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加快推进巴公镇美丽乡村建设,县政府还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财政的副县长为副组长,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巴公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组,明确职责,强化领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正如省财政厅农改处处长王上福所说,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规划先行,只有科学规划,才能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规划不仅仅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还要统筹考虑今后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和文化规划。
本报记者 桑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