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综合·公告

山西农信:精准扶贫正提速

  • 1月6日,省联社召开万名客户经理进村入户动员会。

  • 省联社首发“脱贫贷卡”

  • 客户经理向农民了解扶贫需求

  •   最近,一组来自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的数据显示:
      截至3月末,全省农信社已收集93.3万户贫困户的基础信贷资料,已评级授信93.3万户。这标志着山西农信全面践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础信息资料收集、评级和授信“三个全覆盖”工作全面完成。
      与此同时,全省农信社今年累计发放“5321”扶贫小额信用贷款10.56亿元,余额达18.77亿元,较年初净增8.7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目标的32.44%。这表明省联社扶贫小额信贷投放进度,今年以来开始加速!
      收集贫困户资料,为贫困户评级授信,小额信贷投放进度的加速,是山西农信人带着对贫困农民的真情实感,切实转变作风,压实责任,抢抓金融助推脱贫攻坚进度的真实写照。

    以上率下:把精准扶贫的责任压得更实

      2017年,我省精准脱贫进入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实现这部分群众的脱贫致富目标,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
      基于这一认识,省联社党委和经营层决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系统扶贫工作;省联社党委委员和机关部门负责人将定期深入到所包片的市、县开展扶贫调研。
      省联社还要求,市县两级机构的党组(党委),也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辖区内的扶贫工作,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也要定期深入到乡、到村、到户,开展调研、指导。
      为把精准扶贫的责任压得更实,省联社与11个市级机构、110个县级行社签订了金融扶贫工作目标责任书,通过签订三方目标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将扶贫工作任务分解到市、县。省联社又分别召开信贷工作暨“五位一体”金融扶贫推进会、金融扶贫信保对接座谈会等,持续推动各级农信社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先后下发《扶贫工作督办意见》22期。
      在此基础上,县级行社将包干贫困乡镇、村、户的责任全部明确到人。特别是全省58个贫困县,对应的市县两级农信机构一把手要亲自负责。
      “通过这些有力措施,”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崔联会说,“就是要以上率下,把精准扶贫的责任压得更实,确保扶贫的目标和任务按时完成!”

    进村入户:万名客户经理在行动

      今年1月6日,省联社召开“助力脱贫攻坚 农信雪中送炭”万名客户经理进村入户行动计划动员会议。
      会议提出,山西农信金融支持、助力脱贫的新路子和突破口,就是动员全系统万名客户经理进村入户,全面了解和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础信息,以此为依据,就能在扶贫措施上对症下药,在信贷投放上精准发力。
      会后,在各级负责人指挥下,万名客户经理以58个贫困县为主战场,全面进村入户,联手做起与贫困户“无缝对接”的大文章。
      客户经理们充分发挥“背包银行”的优良传统,无缝对接每一家贫困户,深入摸底调查,详细收集基础资料,进行评级和授信,办理扶贫小额贷款。同时,为贫困户赠送《精准扶贫知识问答》小册子,提供力所能及的金融服务和有效的金融产品,做好发放贷款以外的其他金融服务工作。为发挥好金融纽带的联络作用,客户经理们主动了解贫困户的各类需求,生产生活中的建议和意见,用联络卡与贫困户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努力实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据统计,全省农信社共发放联系卡54.69万张,发放宣传资料102万份,制作公示牌4.78万个,设置宣传栏8622个,刷写扶贫宣传墙体标语11867条。
      从吕梁到太行,从冬寒到春暖,客户经理们经过3个月的努力,全面完成了93.3万户贫困户的资料收集、评级和授信“三个全覆盖”。
      但是,他们还不能停歇。因为省联社建立了全省单位精准扶贫贷款项目“三个名录”库,在今年年底前要集中完成对辖内小微企业、农户等客户的排查摸底,并按照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模式,加大涉农贷款的投放……

    加强创新:让精准扶贫更有效率

      精准扶贫,重在效率。为此,省联社及各级农信社着力强化扶贫金融产品、扶贫模式和扶贫服务渠道等方面的创新。
      在创新扶贫金融产品上,省联社针对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意愿、有贷款意愿、有收入保障、信用观念好、遵纪守法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专门研发出了“福农卡——脱贫贷卡”,推出了扶贫小额贷款,该项贷款授信额度在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扶贫部门贴息,用途是支持这类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脱贫。
      从今年起,全省所有贫困县的农信社已开通“脱贫贷卡”授信功能,依托该卡,按照“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方式,以“有需即贷,马上就办”的原则,积极投放扶贫小额贷款。
      据了解,省联社制定的“5321”扶贫小额贷款投放目标今年为27亿元,到一季度末已完成10.56亿元,完成全年投放目标的32.44%,实现了时间与任务同步。
      省联社还积极引导各级农信社立足当地实际,创新推出贫信贷、光伏贷、三支贷、农家乐、果乐富、能人宝等多样化扶贫金融产品,及时满足贫困户需求。
      在创新扶贫模式上,省联社在依托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同时,积极探索资产收益等金融扶贫模式,构建利益链接机制。为确保农民权益,采取“公司+合作社”的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基地带农户模式。降低贫困农民申请扶贫小额贷款的年龄门槛,由原来的60周岁放宽到65周岁,并对运用资产收益等模式放款的贫困户年龄放宽至68周岁。通过这些扶贫模式创新,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在创新服务渠道上,省联社逐步在全省依托“利农商城”的上线,打造“金融+电商+扶贫”的互联网金融扶贫新渠道,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拓宽线上和线下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脱贫增收。
      针对我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本位于山区县域、交通不便等现状,全省农信社充分发挥物理网点服务功能,并进一步依托流动服务车、金融综合服务站、农村便利店等新型服务载体,拓展提升便民金融服务功能。还积极利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等渠道,为偏远贫困地区客户提供便捷的存款、贷款、转账、结算等全方位普惠金融服务。
      到3月末,全省农信社共建设自助银行网点2215个,安装自助设备3356台,建设助农取款服务点12987个,建设新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107个,运行流动服务车23台,布放POS机具30575台,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的客户数分别达37.5万、51.4万、141.6万,使广大偏远地区的贫困户足不出村就可获得最基本的存、取、转等金融服务。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消灭金融服务空白点做出了新贡献。
      以上率下,进村入户,加强创新。随着一项项有力举措的落地,一笔笔扶贫贷款的投放,山西农信人精准扶贫的进度正不断加速,正在向今年扶贫贷款净增100亿元的目标铿锵前行!

    本报记者 李宏亮 通讯员 刘双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4-16期

    • 第2017-04-15期

    • 第2017-04-14期

    • 第2017-04-13期

    • 第2017-04-12期

    • 第2017-04-11期

    • 第2017-04-10期

    • 第2017-04-09期

    • 第2017-04-08期

    • 第2017-04-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