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大同南郊:绿染青山再扬帆

  “这边填点土!”“小心,别把树根弄断!”“水来啦,大家注意点!”4月14日上午,大同市南郊区塔山工业园附近的杨家窑村,大同市南郊区区长任希杰带头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植树活动,修坑、扶树苗、踩实、浇水,三四人一组,在默契配合中栽下一棵棵充满希望的新绿。
  南郊区是大同市的四个市辖区之一,位于大同盆地北部,是中国最大产煤县(区)之一,在粗放式发展模式和“唯煤是举”时期,生态破坏极其严重。“天是黑的,地面是黑的,连刮过来的风都是黑的,从家门口就能看到远处的大山,知道的认为那是大山,不清楚的认为那里全是煤。”家住在南郊区五一路的张女士告诉记者,“以往对环境保护也不重视,家门口有棵树还嫌碍事自己砍了,现在想想都有些可惜。”
  保持“大同蓝”,再造“大同绿”。近年来,南郊区各级领导和部门高度重视,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一项头等重要的工作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按照“山上治本”这个主导思想完成了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0.5万亩的人工乔木林建设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薪炭林工程建设0.271万亩。
  “大同是北京的一道绿色屏障,而我们南郊就是大同的绿色屏障。”南郊区绿化办主任任敬介绍道,“南郊区地理环境复杂,无霜期超过120天,降水量不到400mm,因此,我们对树木的选择精准到地,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种植不同的树木,就像今天植树的塔山工业园,我们请了省市级专家研究才选择了樟子松。”
  生态建设是一项点多面广的系统工程、民生工程,该区上下统一思想、精心组织、早安排、早动手,严把领导关、机制关、技术关、资金关、管护关,掀起了林业生态建设的高潮。
  南郊区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生态建设领导组,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担任组长,并把国家工程和省级工程纳入了区委、区政府的主要工作加以部署。区委、区政府在去年林业生态建设中召开了不少于3次流动现场会,对好的乡(镇)进行表彰,差的批评,特别是将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能否顺利通过国家、省、市林业部门检查验收作为考核奖励的主要依据。
  “我们还建立了管护机制,确保山山有人看,处处有人管,不能光植树不护树。”南郊区林业局的负责人介绍说道,“生态建设也要讲究精品,在树种选择上,根据各村庄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树种,乔、灌、草、花相结合,达到了绿化美化效果,达到了园林化景观的标准。”
  “十三五”期间,南郊区将以御河、十里河、口泉河、甘河“四河”流域生态修复为契机,全面消灭可绿化荒山荒坡,绿化美化村庄,改善人居环境。
  大力度林业建设也慢慢见到了成效。“植树造林我们最初还不理解,土地不种植粮食却要种树,树有几棵不就好了嘛。现在才理解到政府的长远用心,山上多了树木,这几年都没见过大风沙。”西韩岭村的耿大爷告诉记者,“‘大同蓝’已经是我们大同的金字招牌了,估计‘大同绿’很快也会铺天盖地!”

本报记者 李影 实习生 仝雄成 通讯员 刘利锋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4-20期

  • 第2017-04-19期

  • 第2017-04-18期

  • 第2017-04-17期

  • 第2017-04-16期

  • 第2017-04-15期

  • 第2017-04-14期

  • 第2017-04-13期

  • 第2017-04-12期

  • 第2017-04-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