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市县新闻

定襄:力争实现脱贫攻坚再战再胜

  “2016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96元,同比增长6.2%,23个村实现‘摘帽’(含2015年未标注的4个村),3105名贫困人口脱贫。”在脱贫攻坚开局之年,定襄县实现了既定目标,取得了首战首胜。
  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近日,定襄县召开了脱贫攻坚大会,明确今年脱贫攻坚工作目标:到2017年末实现全县3000人脱贫、20个贫困村出列,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8%,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全面构建,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培训就业扶贫、生态补偿脱贫、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社会力量帮扶、金融扶贫九大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实现攻坚工作再战再胜。
  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工程。围绕选准特色产业项目,该县将实施“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开展优特杂粮提质增收、规模健康养殖业增收、设施蔬菜业增收、特色高效种植业增收、农产品电商营销增收、乡村旅游产业增收六项工程,带动该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00人实现脱贫,增强贫困村脱贫能力。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按照《定襄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规划》、《定襄县推进易地扶贫移民工程的实施意见》以及《定襄县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计划》安排,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村民自愿的方式,对86户300人进行集中安置,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该工程预计8月份全部分房到户,入住率可达100%。
  实施培训就业扶贫工程。该县将围绕需求性职业技能开展培训,使经过培训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基本具备劳务输出职业技能;围绕春耕备耕期间农业实用技术、种肥同播、测土配方施肥、杂粮生产等方面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实施生态补偿脱贫工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支持贫困村、贫困户优先实施国家第二轮退耕还林补偿政策,积极引导退耕还林农户发展后续产业,2017年计划完成退耕还林3200亩;推进生态治理工程。2017—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3万亩,尽可能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参与林业工程建设,让贫困人口在参与生态建设中获得劳务收入,实现“绿荒山、富群众、促民生”的目标;实施生态保护脱贫工程。
  实施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兜底保障;完善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救助制度,逐步构建以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等制度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
  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实施交通扶贫行动,改善贫困地区群众出行条件;实施危房改造计划,确保不因建房致贫返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升贫困地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水质达标率,使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主要实施教育扶贫行动、健康扶贫行动、科技扶贫行动、文化扶贫行动。
  实施社会力量帮扶工程。全面开展“企业帮村——精准到户”行动,57户民营企业采取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灵活多样的帮扶形式,与帮扶贫困村精准对接,签订精准结对帮扶协议,以扶持贫困村产业发展为主,带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实施金融扶贫工程。定襄县坚持精准支持与整体带动相互结合、金融政策与扶贫政策协调配合、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统筹兼顾的原则,推广政银保企农“五位一体”模式,做好“扶贫贷”和“惠农贷”业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面向“三农”金融服务体系等工作,确保扶贫小额信贷需求准、责任清、放得出、管得好、收得回、受益广,切实发挥好金融对脱贫攻坚的助推作用。

本报记者 王雁 实习记者 冯媛 通讯员 杨屹峰 张玉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4-25期

  • 第2017-04-24期

  • 第2017-04-23期

  • 第2017-04-22期

  • 第2017-04-21期

  • 第2017-04-20期

  • 第2017-04-19期

  • 第2017-04-18期

  • 第2017-04-17期

  • 第2017-04-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