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花岭区社区干部利用微信群为民办事侧记
“我爸突然右腿发僵不能动了,谁能来帮帮忙啊?”4月19日凌晨1点,小刘在小区的微信群里发了一条求救信息,社区主任李怡看到这则求救消息,立马联系其他社区干部赶到小刘家里,一起帮小刘把她父亲送到医院。
小刘一家是杏花岭区桃北西社区的居民。“当时我爸腿不舒服时,我感到特别害怕,就给微信群里发了一条求救信息,没想到社区干部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小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她父亲犯腿病时,只有她一人在身边,情急之下社区微信群帮了她大忙。
“类似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都养成了晚睡的习惯,就担心哪位居民需要帮忙,在微信群里发布消息。”李怡说,社区建立起微信群以来,居民们特别欢迎这种沟通方式,24小时服务居民,社区的办事效率高多了。
记者了解到,杏花岭区大部分社区都建有自己的社区微信群,通过微信群拉近了社区干部与居民的距离,感受到了社区干部为民服务的真心。“社区有了微信群,真给我们省了不少事。”家住杏花岭区胜利东街社区的居民陈女士说,以前她对社区的关注很少,住在社区院里几乎连社区办公室的门都没进过。自从加入社区微信群以后,了解到社区干部们确实很辛苦。
通过社区微信群,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了。“以前虽然同住一个小区,但很多人都不认识,现在有了微信群,大家在群里互动的也非常好。”陈女士感慨道。最近社区要组织居民参加一个关爱老人的公益活动,如果放在以前陈女士根本不会想到参加,但是在群里得知消息后,她第一个报名。
“我们建微信群,其实是把社区办公室搬到了手机里,不仅方便居民办事,也能更好地了解居民心声,架起社区和居民沟通的桥梁,特别好。”好几位社区干部在说到社区微信群时都表示,建起微信群后虽然看手机的时间比以前多了,但居民办事效率提高了,微信群成了“不下班的社区居委会”。
杏花岭区民政局局长樊永德说,高楼邻里之间交往确实少了很多,许多问题正是因沟通交流少产生的,社区微信平台的建立,拉近了社区干部和居民的距离,也增进了居民之间的感情,居民办事、表达意见更方便快捷。
本报记者 王波 通讯员 彭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