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山西经济“颜值”与“实力”并存

  

一季度,一份“GDP增速6.1%”的暖心答卷预示着——


  一季度,曾经出现“断崖式”下滑的山西经济在预期中运行,开局平稳向好,交出了一份“GDP增速6.1%”的暖心答卷。在经济转型处于传统产业集中负向拉动与培育新动能、新增长领域相互交织、相互赛跑的关键时期,爬坡过坎的山西能交出这个成绩单着实不易。
  4月22日,省委书记骆惠宁在十一届省委18次常委会上指出,总体上山西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加快、稳步向好的态势,稳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好的态势进一步扩大,转的动能进一步集聚,“山西经济已走出长达两年半的最困难时期,为接近全国经济增长态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6.1%”为何振奋人心?


  近日,山西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一经公布,立刻引发各界的广泛聚焦。今年一季度,我省GDP增速比上年同期快3.1个百分点——虽然落后于全国平均增速,与周边兄弟省份也存在一定差距,但这个数据对于我省而言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今年一季度我省GDP增长6.1%,实属来之不易。这是我省经济增长连续21个季度以来‘首次’超过预期的6.1%;是自2014年以来连续13季度‘首次’达到与全国同一个量级水平的6.1%;是三次产业增长协调发展的6.1%;是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各宏观经济指标相互印证的6.1%;是实打实、硬碰硬的6.1%,实属难能可贵。”省统计局副总统计师窦志达告诉记者,正是这些“首次”和“难得”的同时出现,才让这一数据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山西经济已走出长达两年半的最困难时期。

“黑色系”产业功不可没?


  对于一季度山西GDP达到6.1%的增速,有外界声音认为,山西PPI,也就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增长24.8%,特别是煤炭、焦炭、冶金价格上涨幅度都在30%以上,那么,支撑一季度经济向好的因素,是否主要归功于这些“黑色系”产业的上涨?
  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指标上看,得益于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善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但从根源上看,则是全省上下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转型发展的结果。近一段时间来,我省第三产业占比提高、新兴产业增速加快,都反映出我省转型发展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张晓东认为,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将进一步持续;全省民营经济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发展新动能在加速形成;省委、省政府推动转型综改、创新驱动等政策效应将进一步释放;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会进一步浓厚——上述种种“因素”,也都将成为推动经济稳步向好的坚实基础。

下一阶段将如何发力?


  走出了长达两年半的最困难时期,是否意味着从此山西经济就将走向一片坦途?
  “当前我们仍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山西经济长年积累的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窦志达认为,我省仍面临经济增长主要由传统产能释放驱动、投资增长后劲乏力、市域发展不平衡、实体经济尚存困难、环境改善任务艰巨等难题。
  对此,张晓东也提出,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步入合理区间的重要节点,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力阶段,处于全面走向“大治”的关键时期。只有做到“越是经济增速加快,越要坚持推动转型发展”,才能让山西经济答卷不仅看起来有“颜值”,细剖之下更具发展“实力”。
  成绩已矣,差距仍存。“下一步,我们必须坚持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勇气和毅力,千方百计保增长,坚定不移促转型,为保证全年增长目标的实现继续保持定力,撸起袖子加油干!”窦志达说。

本报记者 王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5-05期

  • 第2017-05-04期

  • 第2017-05-03期

  • 第2017-04-29期

  • 第2017-04-28期

  • 第2017-04-27期

  • 第2017-04-26期

  • 第2017-04-25期

  • 第2017-04-24期

  • 第2017-04-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