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棚的桃‘走’得挺好,最好的时候卖到14块多钱一公斤,一亩地的桃,一个多月就全部卖完了,平均下来10块钱一公斤。”运城市新绛县阳王镇上庄村村民许文龙笑容满面。
许文龙的桃子不仅“走”得好,还“走”得远。
5月初,许文龙的桃子踏着“一带一路”的节拍,直达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西部桥头堡和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口岸——霍尔果斯,由那里跨越新亚欧大陆桥销往异国他乡。
从几毛钱一公斤到现在的十几块钱一公斤;从烂在田间地头、无人问津,到现在的远销海内外,新绛的油桃是如何身价倍增,真正“牛”起来的呢?5月下旬,记者来到新绛县油桃主产区的万安镇、阳王镇。
油桃种进大棚 价格“长上”翅膀飞
一颗颗拳头大小的油桃,像一个个小红灯笼挂满了枝头……这天,新绛县万安镇梁家庄村民杨军武凌晨三点便来到了桃树地里,他机械地重复着摘桃放桃的动作。天微微亮的时候,地头已经堆了将近200公斤油桃。
地上还散落着许多红得发紫、熟透了的油桃,而此时的杨军武根本无暇顾及。这天是5月24日,他清楚地记得。
油桃产业是新绛县农业五大产业之一。据统计,目前,新绛县种植温室和大田油桃达到4万亩,年产量达到1.5亿公斤,农民油桃收入平均超过1万元。
“12块4一公斤,咱们是冷棚的油桃,成熟时间晚些,价格没有暖棚卖得高。要是暖棚的话,成熟时间早,4月下旬就上市了,最好的时候能卖到16块钱一公斤。棚外大田里的油桃,每年平均也就是一块钱一公斤的样子。”杨军武说。
改变传统露天种植为大棚种植,拉长了油桃的生长期,避免了虫害的侵蚀,减少了喷洒农药的次数,结出的油桃品质更高,色泽更亮,价格更好。
“从春天到秋天,咱们这都有新鲜的桃子可以吃。”许文龙告诉记者。从4月下旬开始,新绛县的油桃便进入了收获的季节,随着不同品种的油桃陆续上市,一直会延续到八九月份。
“大棚里的桃不仅价格好,而且好管理,不累。棚里铺上地膜,不需要除草,从桃树开花到结果,施肥只需要四次。9月份的基肥施上,一直到12月开花前浇一次有机水肥,45天开花后再浇一次有机水肥,等到果实生长膨大期再浇一次有机水肥。”身为村里的油桃种植技术员,许文龙详细给记者讲起种桃的细节。
其实,种地最怕的不是辛苦,而是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
“去年6月4日,咱这遇上了雹灾,冰雹下了没多久,地上就雪白一片,大田里的桃树就更别提了,损失惨重。”回忆起那场雹灾,杨军武连声叹息。“像我们这大棚里的桃,就不用担心冰雹霜冻这些自然灾害,虽然说前期投资比较大,暖棚1亩地6万多元,冷棚1亩地3万多元,但是能有效地规避这些风险。”
万安镇党委书记席建功说:“由于市场价格因素和6月那场雹灾的影响,群众建冷棚的积极性高涨。到目前,全镇13个村已新建冷棚1千多亩。”
广邀客商花为“媒” 花香自会引蝶来
5月25日,记者驱车前往万安镇采访。初夏时节,清风徐徐,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麦田、果园。过了万安大桥,抬头一看,乡镇门头是硕大的桃树造型,桃花盛开,“万安欢迎您”几个字跃然其上。
同行的当地人告诉记者,每年清明节前后,该县阳王与万安一带5万亩油桃花竞相绽放,蔚然成一片花的海洋,一年一度的桃花节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以花为“媒”,当地先后引进油桃、雪桃新品种11个、新技术13项。
“在首届桃花节上,10名油桃种植能手披红挂花,接受镇党委政府现场表彰,同时现身说法,把自己的种植经验传授给大伙。一些如油桃有机种植标准管理技术和新品种,也随着科研院所专家的到来落户万安。”席建功如是说。
此外,桃花节期间诸如桃花观赏、文艺汇演、技术推广、书画摄影等活动,吸引游客5万人次。席建功告诉记者:“我们会邀请广州、哈尔滨、新疆等地桃商参加桃花节,让这些桃商在了解当地油桃生产情况的同时,也把市场信息传给桃农。”
“我们这桃花节,同样是文化节、科技节、旅游节,更是致富节!”走访中,一位村干部的话道出了当地桃农的心声。
互联网思维到农村 油桃根本不愁卖
80后青年王伟鹏,是当地第一个油桃销售“网络经纪人”。
2015年夏天,当地油桃销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平常近4块一公斤的油桃,当时的价格只有4毛钱。
当时,在破解油桃价格滑铁卢的各项措施中,王伟鹏的网上销售格外引人注目。
“当时是通过在网上发布信息,利用网络这个大平台帮助桃农解决销售难题。短短半个月时间就收到订单3675笔,以平均每公斤20元的价格卖出油桃3万多斤,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王伟鹏说起当年的网上销售情况,仍很激动。
在当地合作社和政府的组织下,互联网从各个方面渗入到当地的油桃产业。
“销售上,油桃协会和经纪人开办了自己的网站,在网上举办油桃展示会。”万安镇镇长卫红鸽告诉记者。25名油桃经纪人组建了自己的网上信息平台,每年春节前后发布销售信息,吸引来自新疆、哈尔滨等地的客户和订单。
为适应当地桃农的需求,新绛县人社部门举办电商创业讲座,免费为群众进行专题培训,先后有200多名桃农参加,有20余名青年桃农开办了自己的网店和微店。
“今年,我们决定从网上引进部分新品种,新的管理技术,保持万安油桃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卫红鸽说。
统一标准注册商标 油桃有了身份证
记者来到新绛县万安镇采访时,正赶上当地万安仙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振虎从霍尔果斯回国。这次,他带着万安仙的油桃,随同运城市政府相关人员一道,首次在西部口岸城市霍尔果斯参加“山西运城水果推介会”。
“推介会期间,运城果企、果商与合作社同当地客商签订了贸易订单10个,总价值11588万元,涉及各类果品27600吨。咱们万安仙的油桃在当地市面上能卖到30块钱一公斤!”崔振虎高兴地说。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的作用和价值不言而喻,而制约万安地区油桃产业发展的短板恰恰在这里——没有品牌,就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就是金子也只能卖个白菜价。”崔振虎决定创办专业合作社。2011年,他联系五户村民成立了万安仙果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便为油桃注册统一商标“万安仙”。
在推动本地油桃产业发展过程中,崔振虎带领合作社申报基地认证,“万安仙”的油桃产品获得了出口果园基地认证3000亩。2015年6月与7月,澳大利亚官员、客商两次到万安油桃基地进行考察,对该合作社的产品大加赞赏。
运用合作社这一形式,实现产业发展各个环节之间的工作,让分散的桃农组织化进入市场,在当地已发展成一种气候。目前,新绛县围绕油桃产业发展协会组织合作社41个。
阳王镇镇长赵丽萍说:“在协会这个大家庭里,桃农实现了生产管理技术的共享,生产物质的统购,生产标准的统一,产品销售的统一。”
为油桃进入市场取得身份证,协会还在引导合作社商标注册上下功夫。“目前,像万安村的‘万安仙’品牌商标,新绛县还有5个。”赵丽萍告诉记者。
当地广大果农见证了油桃产业的发展过程,油桃种植点从繁星点点,到如今成为了星罗棋布。他们发出了由衷地感叹:“我们的幸福生活,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本报记者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