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产生垃圾,但是你知道你把家里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后,环卫工人会把垃圾拉到哪里吗?垃圾会被怎样处理?垃圾所在的地方会是怎样的呢?6月9日上午,太原市环保局和太原市市容环卫局带领着大专院校生和市民代表,开启了一场“垃圾旅行”记,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垃圾分类收集、中转以及焚烧处理的全过程。
第一站:长风文化商务区垃圾分类站——垃圾分类
6月9日上午9点,满载着太原市财贸学校学生的旅游大巴刚刚停稳,学生们便被几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吸引了,开始七嘴八舌的问起来。“老师,这些生活垃圾怎么分类?”“这红蓝绿黄4种垃圾桶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啊?”
“红色桶是收集有害垃圾,蓝色桶收集可回收物,绿色桶收集餐厨垃圾,黄色桶收集其他垃圾。”太原市市容环境卫生机械清洁队队长刘建宝耐心细致地介绍。长风文化商务区是太原市商务会展、经贸展销、休闲旅游、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日产各类垃圾16吨。2015年太原市率先在长风文化商务区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处置试点,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据了解,按照“大分流、小分类”的原则,目前长风文化商务区有害垃圾如废电池、电子产品、废油漆桶、过期药品等,由特种专业车辆集中清运、回收,运往市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置;可回收物安排专人分拣分类,定期交由废品回收公司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如菜梗菜叶、果皮等则是委托有资质车辆清运,可进行生态填埋处理,也可用于沼气发电;其他垃圾如纺织品、破旧陶器品、尘土等进行填埋处理。
太原市长风文化商务区垃圾分类站负责着长风商务区内的各种垃圾,它只是分布在太原市内的一个分类垃圾站。目前,太原市垃圾分类收集、处置试点工作已扩展至全市50多个社区、机关等单位。
第二站:太原市南堰生活垃圾压缩转运中心——垃圾被压缩转运
从长风文化商务区乘车,一路向西,一行人又来到太原市南堰生活垃圾压缩转运中心。
南堰生活垃圾压缩转运中心属于太原市侯村卫生填埋场的配套工程,总投资5000余万元,设计规模日均转运垃圾量1000吨,于2008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
在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8个并排的筒仓,每天晋源区和万柏林区的居民生活垃圾都会通过垃圾清运车送到这里,8个并列的筒仓随时等待垃圾的装卸,一个巨大的圆柱型的类似秤砣的东西悬挂在半空,等待垃圾车辆把垃圾倒入筒仓后,这个巨大的“秤砣”便被工人师傅们用遥控板操作放入筒仓对筒仓内的垃圾进行碾压。
“在这里,收集来的生活垃圾经计量称重——除尘除臭——压缩压实,体积可以减少1/3。一辆大型垃圾压缩转运车可载重15吨以上,相当于5辆小型车辆。因为是全封闭的,还可以避免沿途抛撒等问题,有效缓解市区交通压力。”南堰生活垃圾压缩转运中心副主任李中华介绍。
据了解,这里是太原市首个建成投运的大型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目前,该中心每天的垃圾转运量在 58-70 车次、900吨-1100吨之间,基本达到了满负荷运转状态,约占全市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的1/5。
这个压缩转运站由于是开放式的,所以参观者到这里会感觉到垃圾难闻的味道。有心的市民会贴心地想到,常期在这里工作的工人们是否有相应的岗位津贴,也有的市民感叹,每天跟垃圾打交道的工人师傅们真的是不容易。
第三站:东山的同舟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被焚烧用来发电
从南堰生活垃圾压缩转运中心出发,乘车经南中环、东中环,位于太原东山的同舟垃圾焚烧发电厂便近在眼前了。
进入厂区,没有看到想象中的垃圾,欢迎我们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绿草如茵,喷泉相伴,并没有闻到垃圾的味道。
跟随工作人员进入生产车间,记者从密闭的玻璃窗往下看,玻璃另一面是最大的深坑,坑里放着很多的垃圾,前来参观的学生看到不禁自言自语,好多呀,太震撼了!
“我们日均处理垃圾1300吨,占太原市区日产垃圾总量的30%。”太原市同舟能源有限公司总工张志广介绍说,再过3年,太原的生活垃圾有望全部实现无害化焚烧处理。
也就是说,省城每天有1300吨的垃圾将在这里被焚烧用于发电,可谓是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据环保工作人员介绍,我国目前垃圾处理方法有卫生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和等离子熔融法。太原市主要采取的是前3种。其中垃圾焚烧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速度快、减量效果好、污染排放低、利用效率高等优点。
特别是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每吨垃圾可焚烧发电300多千瓦时,大约每五个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发电可满足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用电需求。当然由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处理能力有限,太原市还有很多垃圾经过压缩最终被送往阳曲县的垃圾填埋厂。
本报记者 张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