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中银监分局全力推动银行业精准扶贫
【提示】: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金融是促进老乡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各地银监分局和相关金融机构因地制宜、积极行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不懈努力。
近年来,晋中银监分局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目标,指导辖区金融机构加大扶贫力度,把有限的扶贫信贷资金真正用到实处,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晋中市有41个贫困县乡镇、63个非贫困县乡镇,每个乡镇明确一个主要责任银行,共涉及9个县、86742个建档立卡户、194837贫困人口,实现乡镇金融机构全覆盖。
金融扶贫准确到位
“我们以金融扶贫工作的扶贫项目和政策,结合辖区实际,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通过实施金融精准扶贫主办银行制度,让涉农金融机构成为了精准扶贫的主力军,扶贫信贷投放也由过去的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晋中银监分局局长温建平告诉记者。
晋中农信社以“点对点”与“户到户”的方式,采取“输血”和“造血”全力支持贫困地区脱贫。晋中农信社摸清有信贷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数77953个,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根据建档立卡名单深入贫困一线进村入户开展实地摸底调研,逐一了解辖内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经营情况、产业发展状况、金融服务需求、信贷资金需求,加快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精准投放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
晋中银监分局与晋中市发改委等10部门签订合作备忘录,与晋中市扶贫办等七部门成立“金融助推脱贫攻坚联动协调机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政策互动和信息共享。结合晋中市实际,制定《晋中银监分局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投入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实行扶贫小额信贷由原先的按县包干制改为按乡镇包干制,主要责任银行由原定的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合机构扩大为所有的商业性银行机构,做到“分工明、责任清、全覆盖”。
满足扶贫融资需求
“农民也能发电,不仅解决自家用电,而且有稳定收益,让我们的资金问题一下子得到了解决,这样的好事想都不敢想。”农行晋中分行包点扶贫的光伏扶贫项目试点左权县寒王乡水横村农户张立三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说着。
农行晋中分行充分发挥“政府+金融”的协同作用,逐步探索出以“政府增信、产业带动、银政联动、便利惠农”为特点的精准扶贫有效模式。“政府增信”,即积极引入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政策性担保公司、保险公司、财政直补等政府增信机制,农行按扶贫担保额度放大倍数为农户贷款,充分发挥政府代偿作用,解决贫困户抵押担保难题。“产业带动”,即将信贷支持重点与地方优势产业相结合,主动对接政府主导的产业带动项目,形成“输血+造血”的长效扶贫机制。“银政联动”,即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驻村工作队等在客户推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辅助贷前调查、贷后管理和逾期催收,提升贷款保障程度。“便利惠农”,即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贷款贴息政策,并通过合理设计结息周期和还款方式,为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提供便利。2017年以来,在政府增信机制下,该行已为56户农户发放贷款112万元。
邮储晋中分行深入贯彻“金融扶贫”精神,围绕“定位精准扶贫”原则,瞄准扶贫对象,结合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等政府政策,设计“惠农易贷”扶贫小额贷款产品,大力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促进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满足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经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截至5月末,该行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608笔3023.5万元。
真心扶贫创新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金融扶贫过程中,晋中金融机构注重发挥信贷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资金支持撬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开发,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脱贫难题。
“金融扶贫工作的确是一项政治任务,但我们更想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做些事情,一些普惠民生、利在长远的事情……”中行晋中分行负责人阐述着自己对扶贫工作的看法。
中国银行晋中分行深入贯彻落实银行业监管部门“精准扶贫、金融先行”的总体要求,按照“公司+基地+贫困农户”、“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能人大户+贫困农户”模式,开发贷款产品,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带资入企,推进金融扶贫工作。今年以来,中行晋中分行扶贫小额贷款余额1435.36万元,较年初增长89.31万元。
马进 刘江 祁凌弘 许笔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