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算暑假给孩子报什么培训班?”
“还没想好呢,这几天陆续看到好几个培训机构的培训项目,不知道该选哪一个?”
“是啊,我也正发愁呢。不报培训班吧,怕孩子落下课程;报培训班吧,又不知道选哪个好。”
“你赶紧选。选好之后告我一声,到时候让孩子一起去上,相互之间也有个照应。”
6月12日,在省城桃园北路桃园小学门口,两位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的对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不远处,好几拨属于不同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正在给路边的学生家长兜售其暑假培训项目。
尽管暑假还没来临,省城各大培训机构已开始铆足了劲“抢夺”生源。先是各种各样的“提分班”“状元班”“衔接班”纷纷亮相,紧接着“趣味数学”“个性化英语”“一对一”等个性化辅导也轮番推出。
犹如这炎热的天气,省城暑期培训市场早已“热度灼人”。
现象:培训机构招生火热
“我们是全国连锁的正规培训机构,暑假把孩子送到我们这里学习,您就一百个放心吧。”6月12日,在桃园小学门口,前来散发宣传页的某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一边给前来接孩子的学生家长散发资料,一边介绍培训机构的办学情况。
不一会儿,记者已经收到好几家培训机构的宣传页。翻看这些宣传页,不难看出每家机构都开设有多种多样的班型:如快速提分班、暑期衔接班、精品作文班等。在宣传课程的同时,不少培训机构还不失时机地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如报一科优惠50元,报两科优惠200元,报三科优惠300元。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临近的其他几所学校,只要是在快放学的时候,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就会不失时机地出现在学生家长身边。“为了争夺生源,我们会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去学校附近,家长们看到后有意向的话便会打电话过来。”采访中,某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毫不讳言,“不过有很大一部分生源是家长相互介绍过来的,为了让孩子们相互之间有个照应。”
记者又电话咨询了省城一家较有影响力的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校今年暑假培训班招生比例对比往年有上升趋势,培训班数量也有所增加,但仍供不应求。据统计,该机构现在每天通过网络、现场报名的学生已超过百人,预计整个暑假参加培训的孩子将达到数万人次。
这只是火热的省城培训市场一角。资料显示,每年暑假期间,省城各类培训机构参加培训的学生有数百万人次之多。有人因此将孩子的暑假戏称为“第三学期”。
原因:学生家长热情追捧
这边是培训机构的风生水起,那边则是家长的热情追捧。
在某小学的家长会上,记者粗略咨询了30多位家长,其中有八成家长表示会让孩子上暑假培训班。究其原因,大部分家长都是因为别的孩子都在上,自家孩子也不能落后。
张先生的儿子今年读初二,他告诉记者,本来自己是想让孩子放暑假回老家去的,但看看周围朋友的孩子都报名参加各种培训,就只好取消了原计划,也给孩子报培训班。张先生说:“孩子明年就初三了,本来成绩就属于班级中下水平,如果这个时候不参加强化补习,下学期恐怕会比别人落后一大截了,到时中考考不上好学校将得不偿失。”
初中生家长这样考虑,小学生家长也不甘落后。张女士的女儿今年刚上小学二年级,她原本不想给孩子报暑假培训班:一是孩子现在还小,不想让太累;二是因为成绩本来也不错,没有必要上。可一想别的孩子都在上辅导班,“如果我们不上,新学期学习肯定会落后很多,我们也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采访中,张女士无奈地说道。
不过,也有家长认为,孩子上暑假培训班是否学到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孩子在假期找个事儿做。孩子上小学四年级的许女士上周刚给孩子报了一个暑假培训班,既培训画画,又学习跳舞。
许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夫妻两人都是工薪族,每天都要上班,孩子没人照顾,放在家里很不放心,而且孩子也不喜欢被锁在家,经常闹着要出去。没办法,就给她报个培训班,起码暑假期间有一群玩伴可以玩,孩子也不会那么无聊了。
建议:尊重孩子有的放矢
无论是不想让孩子落下课程还是想给孩子找个事儿做,那么作为家长,面对形形色色的暑假培训班,给孩子报班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有着多年教学工作经验的杜老师建议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有的放矢,但总体上需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少家长因为爱子心切或一些功利心理,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兴趣,就强迫孩子上一些时兴的辅导班,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学习效果比较差,也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杜老师建议家长给孩子报班时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从引导培养发挥孩子的兴趣特长出发。
第二,有的放矢做到查缺补漏。“报培训班的目的,是对孩子上一学期学习情况的总结,不会的知识点要通过这一时期的学习补上,而不是盲目赶进度,提前学习下学期的情况。”杜老师建议,既然上培训班就一定要查缺补漏,为下学期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不给孩子增加额外负担。不少家长看到别的孩子被送去这个班那个班学习,心里也着急,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但是孩子的生长发展是有自己的规律的,违背了这个规律会把孩子变成“书呆子”,甚至跟家长们当初的设想背道而驰。
采访中,杜老师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他给所教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暑假趣事》,结果竟然难倒了全班大多数的学生。
杜老师感慨:尽管提出了报班的三个原则,但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家长乃至社会能把属于孩子的暑假还给他们,让他们无忧无虑的玩耍,这样以后回忆起暑假趣事也不至于那么苍白茫然。
本报记者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