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日光温室生产基地全景
▲马永秀和丈夫观察西红柿的生长情况
▲这是亦果亦蔬的“番茄4号”西红柿
▲定时查看“扶贫手册”,自我督查工作进度
▲村民交流制作供馍的经验和做法
▲村民们在米袋上刺绣
▲马永秀和贫困村民在清除废弃大棚的杂草
▲马永秀要干的事儿还有很多
▲这些大棚围墙也得经常维修
▲微信订单又来了
五台山脚下的忻州市五台县豆村镇井湾村,出现了一位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返乡创业女士,她就是投资近40万元创办“绿色日光温室生产基地”的五台县晋北大有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永秀。
井湾村有121户801口人,人均年收入仅3000余元。今年4月,马永秀与该村8户贫困户(18人)签订“脱贫协议”,并承包了村里废弃的18座大棚,将其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曾是太原生态工程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的马永秀,如今扮演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全职”农民角色。眼下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占地面积达26500平方米废弃的18座大棚,在11月份变成新大棚。马永秀信心十足地说,让每户贫困户在新大棚种植“番茄4号”西红柿等蔬菜,预测年获利达3.8万元。现已清除出一个杂草茂密的大棚,深翻土地后正进行日光照射“消毒”。她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帮带模式,全力推进脱贫实施计划。如今,从省农科院引入的“番茄4号”等6个蔬菜品种,已在大石村育上苗,今年11月可移入大棚普种。
去年3月,马永秀在主打大棚种植基地的同时,已将五台山“供馍、佛光红谷小米、金莲花、马氏五红秘制养生油糕”食品生产加工,通过“互联网+”销售平台远销省内外。村民边翠花告诉记者,她们在家里做“佛国”米袋就能有钱挣,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8月18日,马永秀将携带“供馍、佛光红谷小米”等产品参加中国深圳(第三届)国际现代绿色农业博览会。
本报记者 高在中 王昕 冯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