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城协鑫30MW光伏发电项目。 岳峰 摄
日前,潞宝集团10万吨己内酰胺装置正式投产使用。这是国内首套焦化苯合成己内酰胺装置,开创了我国以焦化苯生产己内酰胺的先河。
游人如织的壶关太行山大峡谷
LED光电子生产车间
太岳山风电项目
一站式政务大厅
潞安集团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
稳中有进、稳步向好、稳中求优、行稳致远,积极因素不断集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
传统产业正走出“资源依赖”的窘境,从“高、精、深”求突破,向转型求发展,新兴产业正由点及面、握指成拳,长治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动能十足,全市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步入了增长的合理区间。
7月下旬,长治市统计局发布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GDP同比增长8.1%,总量全省第二,增速全省第四,均高出全省和全国1.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总量全省第二,增速全省第四,分别高出全省和全国2.9个和4.1个百分点;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2.99%,总量、增速均为全省第三,分别高出全省和全国18.15个和23.1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完成363.6亿元,同比增长4.5%,总量、增速均为全省第三,其中,项目建设签约率、落地率、开工率均排名全省第一;
商品出口大幅增长,完成年度任务的88.1%,较去年同期增长57.1%,增速全省第一;
居民收入增长平稳。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4106元,同比增长6.6%,增速居全省第1位;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412元,同比增长7.1%,增速居全省第3位。
这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那么,长治市何以交出这份成绩单?它的新动能何在?
转型综改打造经济振兴“双引擎”
经济发展,不仅要看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这才是检验经济发展水平和GDP成色的重要标准。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化危为机,归根到底要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靠调整产业结构、要靠改革创新。
今年以来,长治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工作思路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面深化“双改”为主线,以“对表、对标、对接”为要求,全力创优经济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大力实施“六大工程”,着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力打造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双引擎”,主要经济指标势头良好,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以扎实的工作成效扛起长治担当、走出长治路径、交出长治答卷,致力打造山西重要增长极和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坚实地走下去,坚实地走出来”的要求,长治市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发展,高起点推进综改试验区建设。成功申报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4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批复长治为首批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6月,省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批复了《山西长治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为确保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任务有效落实,制定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2017行动计划。同时,积极申报示范区建设项目,国家煤基合成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已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115万元。
稳中有进、稳步向好、稳中求优、行稳致远,积极因素不断集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
长治市全面加快开发区建设,组织编制了《山西长治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经省政府通过并印发。方案明确提出,突出打造长治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示范园区,同时优选襄垣王桥富阳工业园区、潞宝工业园区为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园区,构建起“2+2”空间布局,带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示范园区和重点园区将围绕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创新能力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四个领域储备项目311个,总投资2977.2亿元。截至目前,全市13个开发区累计签约项目72个,总投资483.73亿元,占到全市上半年签约项目投资总额(655.43亿元)的73.8%;新开工招商项目40个,总投资145.94亿元,占全市上半年开工招商项目投资总额(261.59亿元)的55.8%。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方兴未艾——潞安安易电气与瑞士ABB集团(厦门)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压开关柜生产线将于9月份投产。城区LED新建厂区扩大生产规模,预计产值实现翻番。成功汽车与中国邮政新能源物流车首批50台V2E型定制版成功交车。立讯精密电子、壶关众智服装等,更是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长治速度”,填补了长治市产业空白。长子朗晴、中节能壶关、中船武乡等5个风电项目列入国家核准计划,潞城盛洋、壶关光伏、72个光伏扶贫村等10万千瓦光伏已并网发电,能源创新已然成为产业发展新常态,今年上半年,全市光伏发电规模达37万千瓦。
新兴产业正由点及面、握指成拳,为长治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风起云涌——中钢特材科技成功重组常平集团,潞宝10万吨己内酰胺已正式投产,襄矿6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进入全面调试阶段,潞安屯留40万吨聚氯乙烯正在盘活,全市聚氯乙烯规模达120万吨……
传统产业正走出“资源依赖”的窘境,从“高、精、深”求突破、向转型求发展,化旧为新,成为长治市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点。
现代服务业发展风生水起——万达广场建设顺利,壶关太行欢乐谷建成投运,金融服务产品多元化支持企业发展,旅游产业体制机制改革快速推进,新兴消费群体、市场培育正在形成。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97.4亿元,同比增长7.6%;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0.8亿元,全市银行机构实现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长24.1%;接待国内外游客2416.9万人次,同比增长23.06%;实现旅游总收入233.89亿元,同比增长21.41%。
现代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随着长治市旅游、金融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必将为长治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增添双翼、傲击长空。
“双创”工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016年以来,长治市把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努力改善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以推进创业创新促转型升级为目标,不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
长治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打造促进经济增长“新引擎”。该市综合运用购买服务、资金补助、业务奖励等方式,大力扶持发展创业咖啡、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灵活多样的新型创业孵化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创业指导、融资服务、补贴发放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加快以降低成本为主要内容的创业场所建设,不断增加小微企业载体空间和补贴面积,盘活闲置商业用地、工业厂房、企业库房等低成本载体资源,加快权属登记,为企业个人房屋租赁提供便利。
长治市尤其重视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创业创新工作,在创业指导、资金扶持、阵地建设等方面提供保障,引导青年大学生成为创业创新的主力军。实施“长治青年创业促进计划”,对18岁-35岁创业青年经评审后提供免利息免担保创业启动资金贷款、配备专家导师;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创客提供免费创业辅导,并对创业基地按规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如今,当创客已成为长治市不少青年学子的选择。
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长治市还把目光瞄准农村劳动力,以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跟踪服务为重点,分产业、分类型培育一批青年农场主和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长治市还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创业带动就业这一新途径,对电商创业人员参与物流、仓储、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投身电子商务创业者,按规定享受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入驻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在入驻园区时享受扶持政策。建立有市场竞争力的协作创业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电商人员创业联盟,打造具有长治市特色的电商创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集群。
以创新支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下,长治市双创氛围日益浓厚,各类创业者不断涌现,创造出一个个新的增长点。
供给侧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今年上半年,长治市持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去产能有序推进,初步确定了关闭3座煤矿、压减165万吨产能任务,制定了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停建缓建襄垣华电、长子赵庄两座低热值煤电厂;去库存压力缓解,上半年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95.64%,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87.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2%;去杠杆积极稳妥,积极发展股权融资,发挥应急周转金作用,截至6月底,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0.1%,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降成本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市大用户直供电直接交易电量16亿千瓦时,占工业电量29.3%,为用户节约电费4752万元,营改增结构性减税8.6亿元,其他各类税收减免4.1亿元。1--6月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为73.87元,同比减少9.44元;补短板投资加快,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29.7%,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长治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绿色、特色农业为主题,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大力发展优质玉米、谷子、高粱、中药材、蔬菜(食用菌)、干鲜果品、规模健康养殖等特色产业;推广了一批适应性好、产量高的品种,建设了20万亩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规划建设了2个部级、6个省级和23个市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示范品种覆盖玉米、谷子、中药材、蔬菜、高粱、食用菌、干鲜果等特色优势产业,辐射带动了全市粮食作物、特色产业增产增收。
该市还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动农业清洁生产。全市推广增施有机肥18万亩。规划建设了30个绿色防控示范区,全市设施蔬菜绿色防控示范面积扩大到10万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50万亩。同时,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组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联盟”,强化绿色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专家、科技示范户。上半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种养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小杂粮种植面积扩大,全市春播玉米面积较上年减少11.01万亩;谷子、高粱分别较上年增加2.69万亩和5.08万亩。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完成117.31亿元,增幅8.13%,完成全年任务222.23亿元的52.8%。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运行总体稳中向好,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绝对值位居全省第二。
长治市积极统筹城乡发展,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强力推进“五道五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积极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截至6月底,全市共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2976处,拆除建筑物面积495.2万平方米,腾退土地17300亩。在全省农村环境集中整治长治现场会上,楼阳生省长充分肯定了长治市这一做法,并要求在其他各地市推广。
创优营商环境精准服务企业发展
7月30日,长治市高新区立讯精密项目一期正式投产。该项目从签约到落地投产,仅仅用时一个月,创造了长治重点项目落地的一项新纪录。对此,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项目落地快是因为过硬的招商政策和超强的执行力。
长治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面创优营商环境,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更大突破。
制定出台方案。起草了《长治市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和《长治市企业投资项目试行承诺制实行无审批工作实施方案》,特别是《长治市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在项目审批、流程优化等方面大胆突破、力求创新。确定了22项工作任务,逐项分解至各相关单位,并逐条明确了责任人、完成时限,为长治迎来了一个环境革命的春天。
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清理涉及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优化联审联批流程。目前,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结事项427项。下放了企业投资项目(含外商投资项目)的市级备案权限(中央、省指定为市级备案的项目除外),只要是备案类项目,无论项目大小,均在当地县级发改部门进行备案。推出“零工作日”办结承诺,率先提出了企业投资备案项目实行当场“即办制”管理。截至6月16日,长治市发改委已办结事项155项。
创新机制体制。建立项目统一代码制度,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整合,进一步整合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交易市场,6月底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同时将水利工程、药品等涉及公共利益的交易行为纳入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市场之外无交易”。
科学管理项目。建立了项目云平台,将重点项目科学分类,通过人工采集、数据导入方式,将所有项目信息全部纳入“项目云”平台进行汇聚管理。对1238个项目进行了信息采集,经初步排查,在建74项省、市重点工程项目中发现问题15个,涉及8个项目。为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成立了15个巡查组,对各县市区的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进行上路检查、现场办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本版图片均由长治市新闻中心提供
本报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武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