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形势非常好,一直在满负荷生产。”走进清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记者首先听到了这样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只见,各个车间里的现代化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生产加工。
公司副总、外聘专家王彦中向记者介绍说:“自去年10月份以来,公司呈现出旺盛的生产势头。尤其是铸铁车间,现在三班倒还是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铸钢车间也由原来的一班生产,变为两班生产。”往年六七月份,尤其是六月份是公司生产的淡季,有时只有一班生产,甚至还要停产一段时间,但今年铸铁、铸钢车间基本都是满负荷运作。
王彦中说,市场形势好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去年10月份以后,经济逐步复苏。煤、铁等原材料价格均有所回升,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零部件整个行业全面复苏;二是坚持绿色发展,公司抓住了环保整治带来的新机遇,环保是一把双刃剑。对清慧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去年以来,公司投入600余万元,增加了除尘等一系列环保设施,对内保证职工身体健康,对外实现零排放。同时,国家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中小型铸造企业全部关停,尤其是河北、山东、河南,还有山西的部分企业,这些企业过去的一些定单现在就转到了清慧;三是公司重视新产品研发。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靠新产品维持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清慧已拥有一大批自主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比如,可以耐-50度低温的电机壳,为德纳公司开发的主减壳系列产品,8T鼻子等。还有就是,专门为高铁“复兴号”配套生产的268A底座……
多年来,清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坚持绿色发展,赢得了市场复苏的先机,由原来的抢定单,变为现在的选定单。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市场形势非常好。美国德纳公司定单比去年翻了一番。工程机械上使用的“鼻子”,由原来的两种产品,增加到4种产品,去年销售额600万元,今年达到2000万元。中车集团“复兴号”电机产品销售额也成倍增长。
在厂区背后,该公司新上马的年产5000万件轨道交通新型材料结构件项目工地,记者看到工程各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公司副总史德荣介绍说,项目从今年年初奠基开工以来,200亩土地现已基本完成平整,完成土石方工程50万立方米,搬迁两条电力专用线,迁坟140余座,拆除两个车间。12座厂房全部完成规划,三号车间2万平方米厂房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镁铝合金流水线、KW静压造型线等完成设备定购。截至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8亿元。
本报记者 崔振海 实习记者 暴丽鹏 通讯员 刘国亮 张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