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阳曲县是省定贫困县,辖10个乡镇、117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其中农业人口11.4万。
2016年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共5470户12137人,其中有2356户5321人分布在40个贫困村中。
这一年,阳曲县委、县政府精心组织、精准发力,到年底,共有8268人稳定脱贫,9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在太原市扶贫工作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一,在全省22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二,获得了省委、省政府的通报表扬,脱贫攻坚工作实现了首战首胜。
2017年,阳曲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扶贫攻坚目标是:31个贫困村脱贫摘帽、1976户3869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为此,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刘晋萍为组长、县长裴耀军为第一副组长的脱贫攻坚工程领导组,明确了县级领导包乡镇、包贫困村工作职责,继续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实施脱贫攻坚、农民增收达万、美丽乡村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三基建设和全民素质提升等六项重点工程461个具体项目,确保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再战再胜。
8月9日,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罗清宇来到阳曲县,对杨兴乡鄯都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和脱贫攻坚进程、桦桂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产业扶贫情况以及青草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希望该县聚焦深度贫困,精准施策、合力攻坚,确保扶贫攻坚再战再胜!
确保扶贫攻坚再战再胜——向着这一目标,阳曲县委、县政府在去年脱贫攻坚首战首胜的基础上,今年继续以脱贫攻坚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手笔实施了脱贫攻坚、农民增收达万、美丽乡村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等六项重点工程461个具体项目,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定信念,为到年底交出“31个贫困村脱贫摘帽、1976户3869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满意答卷,正稳扎稳打,铿锵前行。
多方筹资:让扶贫“资金池”活水不断
3月21日,阳曲县“五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启动。
该模式的内涵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银行、有能力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企业、保险公司、政府等五方联手,以小额贷款为主线,帮助贫困户脱贫。
在运作上,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意愿、有贷款意愿、有收入保障、信用观念好和遵纪守法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向银行申请5万元以下、期限3年以内的扶贫小额贷款。贫困户再将到手的扶贫小额贷款委托给企业集中使用,企业通过劳动就业、年底分红、个人入股等形式,将收益精准到贫困户,不仅盘活企业资金,更使贫困群众获得稳定收益,从而加快脱贫步伐。至于贷款担保,由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最后由政府对贷款提供风险补偿,对贴息和保险费用进行补贴。
在贷款的具体运用上,阳曲县的主要做法是把贫困户的贷款由光伏企业集中使用,在40个贫困村每村再建200KW的光伏电站。项目投产后,预计每村每年的经济收入约10万元,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破零“全覆盖”,承贷的贫困户也将获得稳定收益。
统计数据显示,太原市今年下达阳曲县小额扶贫贷款任务是4800万元,该县已提前半年超额完成这一任务,发放贷款5332万元,涉及1078家贫困户。
“五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只是阳曲县解决脱贫资金的举措之一。
据了解,该县的脱贫攻坚工程着眼于全局和长远,要把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等项目结合起来统筹实施。这样,就必须提升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功能,优化生态环境,改变传统的生产作业方式和生活方式,使贫困村变成小康村,贫困户变成万元户。为达到这一目的,阳曲县今年要实施一大批事关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的重点项目,所以,需要广开资金筹措渠道,让扶贫“资金池”活水不断,为项目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保障。
为此,阳曲县成立了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由其负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筹措资金,县财政出资,为政策性融资提供担保。通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这一融资平台,打包优质项目,向金融机构推荐;为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阳曲县成立了新农村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全面负责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向国开行贷款2.9亿元,政府整合资金2亿元,并撬动社会资本5亿元,总共投资10个亿全部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改善项目。由于有了资金支持,大盂镇大盂村等10个乡镇中心村集中安置点和北郑村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面开工,泥屯镇杨家井村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为筹措更多建设资金,该县积极整合财政等政府部门资金,还采取了项目招商的方式,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美丽乡村建设。比如,该县于5月26日在省城举办了“美丽乡村、助力脱贫攻坚”的招商项目推介会,10个乡镇对40多个项目进行了详细推介,推介会当场签约项目3个,签约资金达5.5亿元。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阳曲县以开放的姿态采用了PPP模式,引进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与政府进行合作,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攻坚。
从目前情况看,阳曲县通过PPP模式,筹集造林资金3000万元,全部落实到64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可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0余人增收脱贫。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采取PPP模式,将三藏寺、红峗山、阪寺山的旅游基础设施统一打包,已与北京中政建研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手续正在完善之中。通过这一办法,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鼓励贫困户依托景区景点等,自主开办农家乐和农家庄园,政府按照政策规定给予适当补贴,真正使贫困户有了稳定的产业收益来源,确保不返贫。
农业+旅游:打造产业扶贫新引擎
阳曲县泥屯镇思西村,三面环山,具有避风好、光照足、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天然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非常适宜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
利用这一优势,该村的盛发养种殖专业合作社建起了标准化蔬菜园区。随着园区不断扩大规模,蔬菜和葡萄种植渐成特色产业,注册了“思西”牌农产品商标,通过了西红柿、黄瓜和茄子等多种蔬菜的无公害认证,又对蔬菜和葡萄进行了有机产品认证。思西村凭借盛发养种殖专业合作社的这一特色产业和产品,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产业”格局,带动50多名贫困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成为阳曲产业助力脱贫的样板。
阳曲县委、县政府认为,助力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产业是最根本的支撑。基于这一理念,该县提出到今年年底,全县40个贫困村要基本确立“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达到村村有产业、有合作社、有带动企业、户户有项目和人人有技能的产业脱贫新目标。
在产业选择上,阳曲县今年结合“农民增收达万”工程,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导向,主打特色产业,主要是以小杂粮、中药材、蔬菜和水果为主的种植业,以鸡、猪、羊、牛为主的养殖业和相关的农产品加工业。为促进这些产业发展,实施了210个脱贫攻坚重点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已全部开始实施。
在经营主体选择上,阳曲县的着力点是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上,已有山西宝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桦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还依托山西农业大学下属的羊驼生物工程实验室,建设了七峰山羊驼养殖基地。今年,该县又为山西九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东黄水镇建设现代农业项目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使这里成为全省规模最大、设备技术一流的高效生态奶牛养殖园区;与北京市石恒金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借助该公司实力,在阳曲建设玫瑰种植加工暨玫瑰三产融合精准扶贫项目。
同时,阳曲县以组织创新为重点,让这些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形成利益联盟,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山西宝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阳曲建设了生猪养殖和加工产业一体化项目,其中的屠宰车间定于2017年9月份投产。但是,在带动贫困户脱贫上,该公司去年以来已通过“仔猪寄养”方式先行一步。
“仔猪寄养”,指的是宝迪公司把仔猪发放给农户寄养。该公司向寄养户收取一定数额的押金后,向寄养户全程提供饲料、兽药、疫苗、养殖技术服务指导,寄养户只承担劳务及水电等相关费用。当仔猪长至115公斤左右时,公司进行兜底收购,养殖户卖一头猪可获得二三百元的经济收益。
除宝迪公司的“仔猪寄养”方式外,山西桦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东黄水镇吉家岗村通过“赠母还羔”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肉羊产业。该公司与村委会签订了《扶贫带动养羊致富合同》,免费赠送300只种羊,产羔后分三年归还60只羔羊,将归还的羔羊再继续赠送扶贫,让吉家岗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阳曲县永丰禽业有限公司则通过“送鸡还蛋”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养鸡产业增加收入。
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还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开展订单农业的办法助力脱贫攻坚。在这方面,山西桦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做法具有代表性。在该公司,长期就业的贫困农民有35人,年平均收入在1.8元~3万元。同时,还先后为周边贫困户提供了95个就业岗位。该公司在大盂镇建立肉羊饲草饲料供应基地10000余亩,贫困户通过供应草料增加收入,户均增收在2000元以上。
为了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阳曲把电商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了县电商服务中心平台,发展了农产品加工、仓储和物流企业,帮助贫困群众在网上销售农产品,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受到了贫困户和社会舆论好评。
阳曲县产业扶贫的另一个亮点是旅游扶贫。
今年以来,该县围绕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目标,把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户脱贫作为一大重点,结合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推进农家庄园、扶贫客栈和农家乐建设,使旅游产业带动扶贫的作用日渐凸现。
黄寨镇上安村是典型的贫困村。近年来,山西青草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按照“旅游+脱贫”的理念,在这里开发乡村旅游,目前已开发面积近300亩,建设完成4处特色园区,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打造成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2016年共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带动上安村实现人均收入8346元。
为把“旅游+脱贫”理念落到实处,该公司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先后雇佣当地及周边村民200余人次,为该村输送薪金收入从2012年的38.11万元增至2016年的81.9万元;还先后盘活闲置院落12处,土地215亩,2016年为该村贡献租金收入105300元。
同时,该公司通过“造血”式帮扶,带动村民开发旅游项目实现旅游服务增收,涉及乡村游乐园、骑马照相、农副产品销售等自营项目,采摘、都市放羊娃等合作旅游项目经营等。其中,他们推出的“都市放羊娃”就是一个亮点。
上安村有4户放羊户是贫困户,为带动他们脱贫,公司与放羊户多次研究后,决定以放羊做“卖点”,让城市小孩来这里体验这一过程,旅游项目名称就定为“都市放羊娃”。这个项目推出后,城市小孩来这里感受一次放羊体验,放羊户能收入20元钱。通过这个项目,放羊户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所以,当地贫困户高兴地说,我们现在是“房屋土地收租金,上班打工领薪金,旅游服务还能赚现金!”
目前,在该公司“旅游+脱贫”理念的实践下,上安村贫困人口已由原来的49户143人,减少到目前的5户15人。
借鉴这一模式,西凌井乡韩庄村下辖的自然村——庄儿上村,因地制宜启动了“多彩庄儿上,时尚新农村”乡村旅游园区建设。该项目旨在保留原有村民住宅历史风貌与建筑样式的基础上,通过对贫困户院落的修缮和开发建设,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村民脱贫致富双赢。到今年7月,该村已完成整理包装院落30处,正在施工5处,其余各项配套服务设施也正在加紧修建中。
为不断营造乡村旅游浓厚氛围,让更多游客来阳曲,该县策划了回村过年、回村踏青和回村采摘等特色旅游活动。其中,西黄水村在“回村过年”体验之旅活动中,8个农家客栈以纯正的农家味儿吸引了不少游客。贫困户张润全打造的“支前院”客栈,前来参观、就餐、居住的游客络绎不绝,收入颇丰。据统计,此次“回村过年”活动,共为全村带来销售收入近70万余元。6月17日,阳曲县又举办了首届“回村采摘”活动,西门庄园、西沟果岭等农业观光采摘园让许多游客流连忘返,他们在这里品尝时令果蔬,饱赏田园风光,为贫困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目前,阳曲县已推出了西门庄园、西沟果岭、龙城农庄、思西盛发农场、欣和盛农场等一批“田园风光美、乡土气息浓、体验趣味多”的休闲采摘业精品园区,不但开启了旅游产业扶贫的新路,也成了全域旅游的美丽风景线。
伸出援手:帮助贫困户解除后顾之忧
7月14日,阳曲县扶贫开发中心组织举办了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免费职业培训启动仪式。以此为标志,该县今年对900名贫困农民的职业培训拉开了序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脱贫攻坚与之同理。资金帮扶、产业带动,毕竟是外力作用,要对贫困户“扶智”,使其掌握脱贫致富的技能才是真正实现脱贫的要旨。其实,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因为一部分贫困农民不是不想脱贫致富,但缺乏适应产业和市场需求的劳动技能,所以要解除他们的这一后顾之忧,就必须在“扶智”上下功夫。
为此,阳曲县通过实施900名“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免费职业培训,努力帮助缺乏技能的农民掌握一项初级以上技能、已有技能的人员提升一个技能等级、转换职业的人员增加一项新的技能,力争培训后就业率达到70%以上。
为扎实做好培训工作,县农广校深入各乡镇、社区开展农民培训需求问卷调研,充分了解农民培训需求。列出培训主题“菜单”,针对乡镇、村、社区不同情况,开展“点餐式”培训。随后,该县人力资源部门借鉴天镇保姆、吕梁护工转移就业先进经验,将于9月份组织两场大型的人才交流会,促进贫困人口就业。
在“扶智”的同时,阳曲县充分发挥各村“两委”作用,针对部分贫困户存在的依赖政府“输血”式救济观念,特别是针对“金融扶贫怕还不了贷款,从事经营又怕赔钱”等患得患失思想,与贫困农民多次进行思想沟通和政策解释工作,还结合“诚信阳曲”建设和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帮助贫困户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理念,进一步做好“扶志”工作。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低保、特困、大病、受灾等人员,阳曲县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兜底工作,据统计,截至2017年8月,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低保1091户1689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373.9多万元。
温馨的政策,贴心的关怀,让这部分贫困户如沐春风,为阳曲县实现脱贫攻坚再战再胜目标,增添了更多和谐的音符……
李恒松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