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旅游新闻周刊

长治县振兴新区:催生美丽乡村休闲经济

  • 图为游客在振兴新区体验蔬果采摘的乐趣。

  •   长治县振兴新区自2011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已规划建设为三大旅游板块:振兴民俗文化村、振兴雄山欢乐谷、振兴农艺博览园,成为一处融山水风光、休闲娱乐、民俗体验、度假养生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胜地。
      目前,长治县振兴新区年接待游客70余万人,旅游收入4000余万元,综合收入1亿多元,该景区正申报创建国家AAAA景区。

    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家园


      走进这个新区,最入眼的是建筑特色突出了“三美”,即山水相依的生态美、中西合璧的建筑美、古今对话的和谐美。
      据了解,这里原是一处坡高路陡、村容破旧的小山村,为改变村里千百年来的落后面貌,建设一处生态宜居的新家园,于2007年开始对旧村实施整体搬迁、整体新建。并在建设中坚守“三不”原则,即对原有生态植被不破坏、对原有山水景观不改变、对原有古建遗迹不拆迁,从而确保了当地农耕文明的传承、传统民居的保护和现代功能的开发。

    留住乡愁乡情的传统记忆


      文化是一个地方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也是一方百姓对历史文明的宝贵记忆。为使文化成为乡村旅游的魂之所在,守住传统的根脉与记忆,近年来,振兴新区大力弘扬以体验农耕文明、民俗特色为主的“金”色文化;以传承革命精神、先烈遗志为主的“红”色文化;以牢记传统美德、历史根脉的“古”色文化,使文化成为了当地乡愁乡情的永恒记忆。

    催生美丽乡村休闲经济


      振兴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具风韵的城镇建设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优势和条件,近年来,始终瞄准打造北方最具特色乡村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坚持旅农相融、旅工结合、旅商互促的思路,通过流转土地6331亩,成立专业化合作社,按照农业观光、农事体验、蔬果采摘、农艺博览等功能,采用公司+农业+农户的形式,统一规划、分片承包、自主经营。
      同时,振兴新区大力发展特色化农庄和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全面推进小景点、酒庄、城镇住宅的开发建设。通过旅游,使三产得到充分融合,有效催生了美丽乡村的休闲经济。

    注重文化内涵的注入


      在振兴新区,无时无刻不在跳动着文化的音符,流淌着文化的元素。从振兴会堂、红色广场、孝廉公园、农民艺术馆、振兴广播站等各式各样的文化阵地设施,到一年一度的根祖文化艺术节、重阳文化旅游节、春节嘉年华、联欢晚会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比翼生辉。文化的音符在这个农民新城四处涌动,演奏者一曲曲现代文明的和谐乐章。特别是新建的梅兰竹菊四大文化长廊,游客可以领略到当地群众在建设全面小康之路上的精神基因和文化传承、民俗风貌和道德力量。
      通过文化内涵的注入,极大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品位,形成了其独到的品牌影响力。

    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如何使农业成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是每个做乡村旅游的人所思考的重点。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振兴新区始终坚持把农业作为基础,把农村作为平台,把农民作为主体,服务“三农”、融合三产。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不仅丰富了种植内容,提升了农业品质,而且充分调动了农民的参与性、积极性。目前,开发农产品已涵盖三大门类十余个品种,并推出了吃农家菜、住农家屋、购农产品、体验农事活动等旅游项目,鼓励农民建设农家乐70余户,民俗酒店6处,民俗养生会所9处,容纳500人就餐的生态酒店1处,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目前,长治县振兴新区吸引了四方游客,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十佳小康村”、“中国避暑小镇”、“中国乡愁公园”、“中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全国农业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下一步,振兴新区将认真按照长治创新旅游体制机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参与招商加快运营,努力打造北方最具特色的乡村度假胜地,在加快全域旅游发展中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

    栗美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9-17期

    • 第2017-09-16期

    • 第2017-09-15期

    • 第2017-09-14期

    • 第2017-09-13期

    • 第2017-09-12期

    • 第2017-09-11期

    • 第2017-09-10期

    • 第2017-09-09期

    • 第2017-09-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