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主体多元化,网络消费快速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2013年——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37.2%上升到2016年的50.1%,扩大12.9个百分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私营企业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主体,并以其经营方式灵活、拾遗补缺能力强等优势,成为消费市场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从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法人内部控股构成来看,2016年,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共3786个,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占比16.3%,集体控股企业占比5.0%,私人控股企业占比73.8%。
市场格局日新月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卖店等新兴零售业态日益多样化,新的商业模式蓬勃发展。网络购物用户规模持续壮大。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网上购物进入越来越多的平常百姓家。2016年,山西网上零售额177.3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4.3亿元,增长29.8%,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22.4个百分点。
新型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如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大量出现和发展成为了消费市场的新亮点。2016年末,山西24家城市综合体纳入统计,全部可出租(使用)面积为906433平方米,车位数8422个,全年总客流量达6045万人次,商户销售额31.3亿元。由于商业综合体在商业形态上更开放,它所囊括的餐饮、服饰、休闲、影院、娱乐等业态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日渐成为消费市场稳定发展的新模式。
本报记者 王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