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入群”三市迎来重大利好

  在国务院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涉及安徽、河南、河北、山西、山东五省共30个城市,其中包括我省晋城、长治、运城。日前,省政府《山西省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落地,这意味着——
  晋城、长治、运城三市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去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涉及安徽、河南、河北、山西、山东五省共30个城市,其中我省涉及晋城、长治、运城。省政府日前印发《山西省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晋城、长治、运城三市的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规模、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基础设施网络高效互联,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际互联互通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中原城市群是继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等之后国务院批复的第7个国家级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位于中国中东部,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间,城市群规模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群,是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纳入中原城市群规划范围的三市,将以晋城市为核心发展区,联动辐射长治市、运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速
  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新建机场、高铁和车站。完善运城、长治机场及配套通航基础设施功能,推进晋城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阳城、泽州、屯留(改扩建)、襄垣、长子、绛县、万荣、芮城等通用机场建设。同时,全力推进太(原)焦(作)高铁、运城至三门峡和邢台至和顺等铁路项目的实施,积极推进太(原)郑(州)合(肥)、聊(城)邯(郸)长(治)中原城市群对外运输主通道建设,努力推进临猗、风陵渡、三门峡黄河大桥及其连接线、阳城到运城、芮城至灵宝、垣曲至渑池等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推动长治、晋城城市扩容提质,推进长治东站、晋城东站、运城北站高铁客运枢纽建设,建设长治、运城地区性枢纽。
  将布局到河北、河南煤层气管线。大力推进地面煤层气开发和地下瓦斯抽采,实施长治(霍东、潞安、武夏)、晋城(马必、柿庄南)矿区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加大推进输气管网建设,打通煤层气外输通道,规划布局至河北、河南煤层气的管线。依托蒙西至华中、晋豫鲁大能力煤运通道,建设一批煤炭储配中心。
  将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以山西小浪底引黄供水、运城市提黄供水和张峰水库供水等供水体系工程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水资源调配工程、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管网互联互通工程建设,加大城市再生水利用力度,实行水资源分级分行业合理配置,建立城市高保障率供水体系。实施黄河及主要支流汾河、沁河、漳河、涑水河综合治理工程,完善苦池、硝池滩(西垣湖)等蓄滞洪区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堤围达标加固,建立防洪抗旱预警和决策支持系统。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一方面将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依托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大对三市传统制造企业的改造。重点发展智能电气、冶金矿山、轨道交通、节能环保与新能源等装备,建设重要智能装备基地。支持通用航空器、零部件、无人机等研发制造,建设优势明显的通用航空产业园区。
  一方面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充分发挥晋城、长治、运城等城市创新优势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引领带动作用,联合打造一批创新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培育形成生物医药、先进材料、机器人、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布局建设一批现代综合性和专业性物流园区、综合批发交易市场。
  此外,将完善城镇发展体系。推进资源型城市晋城市加快培育接续产业,实现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支持传统农区城市运城市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开发边界的前提下,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建设铝镁合金产业基地。支持长治市创建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培育现代中小城市和特色魅力小镇,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先进制造、民俗文化传承等特色产业,构建城镇集聚带和产业集聚带。
打造内陆开放合作高地
  其一是建设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建设产业园区承载平台,积极进行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与承接,共建中原城市群联合招商和商贸合作平台。加强口岸、保税区、电子商务等功能性开放平台建设,推进外事资源集合平台建设,创新国际友城交流合作模式,建立国际交流合作联动机制,发挥外事资源对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集合作用。
  其二是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雄安新区、环渤海等重大国家战略,深化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加强与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的沟通协调,积极探索建立跨省区域合作机制。积极开展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同类型地区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
  据了解,我省将在多项政策上给予三市倾斜,在政策实施、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土地保障、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和支持。

本报记者 齐泽萍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10-15期

  • 第2017-10-14期

  • 第2017-10-13期

  • 第2017-10-12期

  • 第2017-10-11期

  • 第2017-10-10期

  • 第2017-10-09期

  • 第2017-10-01期

  • 第2017-09-30期

  • 第2017-09-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