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讲话 维护核心 讲好故事
绿树、青山、村舍、果园……葡萄架下,村民们家长里短地唠家常,优美的田园风景与乡亲们的欢声笑语和谐地融为一体。10月13日,在娄烦县杜交曲镇下石家庄村的众合人创种植专业合作社,记者感受了这动人的一幕。
下石家庄村,地处汾河沿岸,是一个纯农业型的村庄,全村耕地392.7亩,种植业以谷子、豆类为主,长期以来靠天吃饭,气候状况成为衡量老百姓收入的指挥棒。“村里距离县城18公里,仅有一条通往县城的道路,而且路况不好。下石家庄村是娄烦县典型的贫困村,现在村里面有500余人外出务工,基本上年轻一些的劳动力都打工去了。”娄烦县杜交曲镇政府工作人员冯鹏宇说道。
冯鹏宇说:“下石家庄村虽然地理位置较偏僻,但是该村景色宜人,气候条件比较好,冬暖夏凉。村庄与汾河水库相邻,近年来,经常有来自太原等地的游客周末来这里度假,看到这样的市场前景,我们依山傍水建起了众合人创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还为当地的乡村游注入了新的元素。同时,解决当地贫困农户20户46人的就业问题。”
来到众合人创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进门就是一座座葡萄园,如今葡萄成熟,乡亲们正在进行采摘。70岁的田金山见到记者来采访,高兴地说:“我在这里一天能赚80元呢!这把岁数,外出打工也没有人要,没想到在家门口居然能赚到这么多钱。这些年来,老伴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我只能在村子附近干一些零活,有时候有活干,大多数时间没有活干,就靠地里的庄稼收成勉强生活。现在合作社建在了家门口,我有了稳定赚钱的门路,还能及时地照顾老伴,很知足了。”
“是呀,是呀,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能在村里一天赚七八十元,真是没有想到啊!我65岁了,父亲今年刚离世,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照顾老人家,没有外出赚钱的机会,生活的确不容易。现在,我一个月的收入就有2000元左右,除去吃穿,还能余下不少钱,不比去城里打工的乡亲们赚得少,合作社解决了我家的大问题。”贫困户史喜堂说起合作社的好处,赞不绝口。
刚进合作社大门的时候,记者本以为,合作社就是这一片葡萄园,规模不算太大,没有想到穿过这一片葡萄园,视野渐渐开阔起来,转过一个弯,后面竟然是一座山,依山种植的是500亩枸杞,规模相当可观。
记者见到合作社负责人王彩青的时候,她正在枸杞田里查看生长情况。“今年,我们是第一次种植枸杞,没有任何经验,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我一天24小时都吃住在这里,看着这些小秧苗逐渐长大,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这些小小的秧苗,倾注了我们合作社乡亲们的心血,大家呵护它们就像照顾自家的孩子一样。”
王彩青说:“目前,合作社主要种植100亩葡萄、500亩枸杞。长势收成好的情况下,一亩枸杞能收入2万元左右。下一步我们还想改造农家小院,改造成别具特色的农家窑洞,游客们来到这里可以采摘、可以爬山,也可以划船,游乐项目多了,设施齐全了,才能吸引住客人,赚得到钱。同时,规模扩大以后,服务项目增多,需要的人也相应增多,这样就能让更多的贫困户到这里来务工。”
记者走过种植基地发现,这里不仅是一个种植园,还是一幅美不胜收的风景画。背后是青翠大山,所有的作物依山种植,在通往大山的路上,层层梯田种植了葡萄、枸杞、枣树、葫芦。置身在这里,仿佛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记者走过一些村庄,采访过一些的种植基地,但是风景这样美丽的种植基地还是第一次见到。
杏花岭区扶贫工作队队长折俊杰说:“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依托固有资源开展乡村建设,实现脱贫致富,这是我们脱贫攻坚工作的宗旨,也是我们工作开展的方向。未来,我们计划把这里打造成采摘基地和农家窑洞小院,一日游的好去处。目前,采摘园内道路、护栏、导览牌已经修建完成。这里将成为太原市民一日游的后花园。”
本报记者 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