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大同市地税局持之以恒做小微企业的坚实后盾,围绕纳税服务工作的堵点、难点、焦点、痛点,不断努力和改进,只为服务得更好,做得更好!
一块难啃的“骨头”成立于1985年的光达实业总公司属大同第二发电厂厂办的第三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个增长势头迅猛的企业一度扩展了十几个子公司。但是从2016年开始,经营不善的子公司大同瑞盛电力科技公司宣告倒闭。在总公司对其进行财产资产清算时发现,十几年前总公司投资的26万元,居然成了死账。如何把这笔死账回生?总公司多次召开会议商讨无果,最终把这个难啃的“骨头”交给了财务部长王日民。他尝试多种办法,无奈还是以失败停止,所有的矛盾焦点全部集中在他身上。那段时间,他度日如年。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刻,一缕曙光让他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出口。
大同地税局开发区分局管理科科长刘学峰在汇算清缴期间给企业辅导时,了解到王日民的苦恼,立即给王日民看了《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根据税法规定,被投资方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的,减除可收回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股权投资,可作为股权投资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给王日民“恶”补政策后,刘学峰又帮王日民进行备案减免,将26万元直接列入总公司的财产损失,进行税前扣除。困扰王日民数日的那块难啃的“骨头”,终于彻底解决,总公司在2017年度少交了6.5万元的企业所得税。
人逢喜事精神爽!王日民像换了个人,连走路都带着一股风,公司经营得也更加风生水起。通过这件事,让王日民深感公司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地税部门的保驾护航。
一连串投诉电话打来
“喂,您好,是政府热线么?我要投诉地税局……”“地税局乱收费,不合理!”2016年5月的一天,大同市政府热线12345投诉电话响个不停。
那还是2016年5月,大同市地税局开发区分局电商园区税务服务厅副科长许建军和同事一上班就忙个不停。他们有的发微信,有的打电话,通知园区商户到服务大厅办理税务登记,并进行纳税申报。
“我们是个体户,不要发票为啥还要交税?”“有工商营业执照,为啥还要办税务登记?”……面对商户的不解,许建军耐心做着解释。尽管一些商户表面答应,但依旧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抵触情绪。
这边在做解释工作,那边却接到政府投诉反馈。放下电话的那一刻,万般滋味涌上他的心头。
大同市城南商贸集中区的大同电商产业园区,是开发区转型创新创业示范区。自2015年4月启动以来,1835户企业入驻园区,成为大同市万众瞩目的商业街。
为帮助商户们安心创业,让他们足不出户办理所有涉税事项,开发区地税局专门在电商园区开设办税大厅……为了打破僵局,取得商户信任,许建军决定免费举办一期税收政策培训班。两天后,第一期培训班如期举行。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PPT课件和其他商户的真实事例,为商户讲解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诚信纳税的重要性。许建军真诚地对大家说:“我们愿和大家成为好朋友,共同为大家的成长和发展做好服务。”
真心、贴心、耐心和用心……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引起在座商户的强烈反响,很多商户带着歉意,纷纷办理证照,一场风波就此平息。应商户要求,之后又进行了两期培训,每次都场场爆满,连过道里都站满了人。
偌大的园区,到处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他们用20天时间,把整个园区的商户都走访了一遍。许建军与商户们都成了好朋友。纳税申报率从30%提高到85%,税务登记率由40%提高到90%,一串投诉电话换来税企和谐。
服务企业无止境大同市地税局始终本着“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服务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和《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力求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
对内和谐聚人心,对外诚信优服务;在处理各种征纳矛盾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给纳税人讲政策、搞辅导,把管理服务渗透于税收管理的每一细节,取得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
这样的工作状态,最难得的是日复一日、持之以恒;更难得的是,将服务无止境、满意是标准的精神贯穿于工作中。
本报首席记者 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