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种“太阳”采“黄花”搞旅游 安泽:“三件宝”助攻脱贫攻坚

  “这是去年12月才装上的光伏发电板,今年1月就有收益了!4千瓦的发电板,每度电能卖0.98元,上半年拿到手的就有3000多元钱!”
  10月20日,在临汾市安泽县小黄村贫困户张三妮的家里,她指着自家房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告诉记者,过去她家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种玉米,一年收入的钱还不够给老伴儿看病用。2016年,县里帮她家建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半年的收入就超过了以前全年的纯收入,加上采摘连翘,收入又多了近千元,家里生活越来越好了。
  “光伏、旅游加连翘”,这是安泽县脱贫的三件法宝。近年来,安泽县充分用好这“三件宝”,脱贫攻坚成效卓著,2016年,安泽县共退出18个贫困村,减贫1678户4400人。

屋顶的“小太阳”能赚钱

  和川镇孔旺村村民张全宝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底,在村镇两级干部的协调下,张全宝从信用社贷款3万元,装上了光伏发电板,可实现年并网发电2500度。现在,张全宝家一年能收入2000多元。
  安泽县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座的建设成本在3万元左右,由县农信社向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提供3万元贷款,政府全额贴息,帮助贫困户建设,贫困户每年只拿出一个季度的收益向银行还款。按每座电站使用寿命20年计算,这期间贫困户都能享受到稳定的收益。
  在屋顶上“种太阳”,受益的不仅是贫困户。和川镇的村级光伏发电站今年1月实现了并网发电,日均发电量超过5000千瓦,参加建设的17个自然村,每个村集体年收入能超过10万元。
  安泽县扶贫局局长丁波告诉记者,2016年,首批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在安泽县落户,截至目前,全县受益贫困户达到了500户,每户年均收入都稳定在5500元左右。一年间,安泽县还完成了30个村3800千瓦村级光伏发电站建设,截至今年8月底,已发电300万度,预计今年底各村集体经济将实现增收10万余元。

“黄花”变成“致富花”

  安泽是有名的“连翘之乡”,全县野生连翘总面积达150万亩,年产量达400万公斤,每年可为当地百姓带来超过4000万元的收入。近年来,安泽县的贫困户依托这朵“致富花”,纷纷实现了脱贫摘帽。府城镇飞岭村的贫困户李加芝,今年摘了500斤连翘,按地头价每斤5.6元计算,他就收入了2000多元钱。
  拥有“致富花”也是一种“烦恼”。
  “安泽县的连翘都是野生的,不仅本县的群众在采摘,周边县的群众也来采,往往是还没到成熟的采摘期,连翘大半都被采光了,这么下去会导致本县的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受到限制。”安泽县农委主任赵春亮告诉记者,为强化对安泽县域内连翘的管护,该县今年起采取了给予一定补贴动员贫困户上山管护的方式,集中管护、统一收购,既杜绝了私挖滥采,也延长了连翘的生长期。偷采的人少了,连翘的品质提高了,百姓们拿到手的钱也实实在在地多了。

“目的地”经济带出致富新路径

  近年来,安泽县成为了省内知名的周末游、踏青游目的地。“目的地”经济的发展,为安泽的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
  说起“目的地经济”对脱贫攻坚的带动作用,小黄村的支部书记张高喜有话说。近几年,随着县里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该村发展起了特色乡村游。其中最有名的当属“QQ农场”。2013年,张高喜从村民手中流转了32亩土地,开启了“QQ农场”这一租种新模式。自耕自种、托管经营、订单生产,通过三种模式经营,“QQ农场”开业首年就实现了盈利,到2016年,“QQ农场”每年已能为村集体带来5万余元经济收入。“QQ农场”还进一步推动了小黄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小黄村贫困户人均增收近万元。
  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旅游的结合点,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由劳动者转变为经营者,大大提高了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绿水青山里也挖出了金山银山。
  种“太阳”,采“黄花”,搞旅游;摘穷“帽”,拔穷“根”,奔小康。在安泽脱贫攻坚“三件宝”的“助攻下”,截至2017年8月,安泽县已脱贫人口达到4400人。
  “我们要用好这‘三件宝’,以‘一个都不能少’、‘一步都不能迟’的责任担当,攻下贫困‘山头’,摘掉贫困‘帽子’,实现今年年底全县脱贫的目标。”安泽县委书记李强说。

本报记者 畅雪 通讯员 陈爱荣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10-31期

  • 第2017-10-30期

  • 第2017-10-29期

  • 第2017-10-28期

  • 第2017-10-27期

  • 第2017-10-26期

  • 第2017-10-25期

  • 第2017-10-24期

  • 第2017-10-23期

  • 第2017-10-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