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晋中探询“三个为什么”—— 全省开发区招商引资专项督查行动系列报道之三

  近万平米的大车间,一条又一条现代化空中生产线,一片又一片颜色鲜艳的汽车零部件,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空中慢慢地转来转去,抬头望去仿佛一面面万国旗,正在欢迎远道而来的督查专项行动小组一行。转眼间一辆造型精美的汽车组装下线。这是记者在位于晋中市开发区的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组装车间看到的一幕。一场“大项目为什么少,好项目为什么不多,签约项目落地为什么慢”的“三个为什么”由此拉开晋中探询序幕。

这就是大项目好项目

  鹅黄色的外墙,深枣红的门脸,三层楼房成椭圆形环绕。普拉达、菲拉格幕、麦丝马拉、宝柏丽、杰尼亚等一线品牌牌匾尽收眼底。这个曾经只有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才能看到的场景,如今就实实在在呈现于晋中市开发区。这是晋中市开发区的又一个大项目——天美杉杉奥特莱斯。在晋中开发区山西新能源汽车项目基地,9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已经有了晋中的正式“户口”,10月底就是晋中开发区正式迎娶“新人”的良辰吉日。一个以吉利为龙头的产业链集群雏形初现。
  “这两个项目在晋中市已形成产业化格局,为开发区引领经济转型打下厚实的地基。”8月25日,省商务厅厅长、开发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跃进在晋中开发区项目现场进行调研时表示。

三个小时“面对面”刨根问底

  2016年至2017年5月份,晋中市引进项目207个,总投资3018亿元。目前,晋中市已有23个项目竣工,63个项目开工,16个项目审批手续完成,31个项目正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那么,207个项目中,哪些是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哪些又是符合转型、尽快落地的好项目?项目开工落地速度如何?解开这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就是晋中“大项目为什么少,好项目为什么不多,签约项目为什么落地慢”的“三个为什么”的最好回答。
  一个县接着一个县的深入调研,一个成因接着一个成因的深刻剖析,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全面会诊,“面对面”刨根问底三小时,在晋中市进行着……
  8月25日晚上8点,一场关于开发区招商引资专项督查行动汇报会在晋中拉开帷幕。晋中市委书记胡玉亭率介休、灵石、平遥、左权、祁县、晋中开发区等县(区、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孙跃进认真听着每个县的汇报,仔细做着笔记,中间不时插话了解情况,足见这次会议的“分量”有多重。

晋中市委书记的再次感动

  坚持问题导向,立足自身实际,围绕转型发展,就招商引资大项目少、好项目不多、签约项目落地慢等问题,孙跃进与现场参会的晋中6个开发区的负责人进行细致的交流探讨,点对点剖析原因,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找出存在的差距。对于如何补齐短板,如何破解招商引资难题,推动晋中转型发展等问题,他分门别类开出指导“良方”。
  孙跃进深有体会地说,晋中在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中领导高度重视,不断建立完善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方法,持续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签约项目落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如何尽快让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孙跃进认为,晋中市要把招商引资大旗扛起来,进一步提高政治定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部署上来,高效精准招商,加快项目落地;要围绕深度转型,讲好“晋中故事”,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制度高地、创新高地、环境高地。
  时间不知不觉已到晚上十点半。“孙厅长每次来晋中都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省商务厅这种服务意识、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每次都让我感动。督查组今天来晋中,对晋中是一种认可,也是一个鞭策,所以我真心表达一种谢意。”胡玉亭言语间充满真诚。
  8个小时连续作战,责任与使命,促使着孙跃进就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找到打开“大项目少、好项目不多、签约项目落地慢”这“三个为什么”的“金”钥匙。

本报记者 王晓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10-31期

  • 第2017-10-30期

  • 第2017-10-29期

  • 第2017-10-28期

  • 第2017-10-27期

  • 第2017-10-26期

  • 第2017-10-25期

  • 第2017-10-24期

  • 第2017-10-23期

  • 第2017-10-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