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休闲空间

张瑞玑和他的宅院

  在洪洞县赵城镇政府所在地的西街上,有张瑞玑宅院,是洪洞县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宅院的主人张瑞玑,是赵城人,生于1872年,晚清进士出身。1928年去世。
  1906年,张瑞玑出任清政府陕西韩城知县。他一上任就开始创办新式学堂,使韩城的高等小学和乡村初级小学日趋完备。他还十分关心民众疾苦,为官清廉。离任韩城时,地方百姓夹道相送。后又出任陕西兴平、长安、咸宁知县。在此期间,他经常撰文倡导新科学、新思想,尖锐抨击官场腐败。
  这时的晚清,孙中山推翻清廷、实行民主革命的斗争风起云涌。
  张瑞玑积极顺应这一进步潮流,参加了陕西革命人士成立的反清同盟会,参与谋划了陕西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同年冬天,他结束了陕西八年的仕宦生涯,回到故乡赵城。
  次年,辛亥革命爆发。随后,山西宣布独立。卢永祥禀袁世凯之命兴兵镇压山西起义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洗劫一空。张瑞玑当即致电山西巡抚张锡銮,对其纵容卢部的行径予以痛斥,并铸卢永祥跪状铁像,置于赵城南门,任来往行人肆意唾骂踩踏。铁像背上,铸有《致卢永祥书》,对其残暴狠毒的强盗行径给以猛烈抨击。
  1912年,张瑞玑两次致函袁世凯,对袁纵军为盗和谋国不忠的卑劣行径进行了严厉痛斥。袁世凯为拉拢张瑞玑,遂委他以山西省民政长之职,后改任山西省财政司司长。同年,国民政府成立国会,张瑞玑又被推举为国会议员,赴北平(今北京)上任。但是,张瑞玑痛感当时的政府昏庸无能,报国理想验证以实现而愤而离京,于1923年回到赵城,主持建造自己的宅院。
  目前,这座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宅院,只有北院和南院,共占地面积3134.2平方米。北院有北房,是张瑞玑的主房,为两层建筑。一层面阔五间,前檐设四根檐柱,撑起出檐,柱头施有斗拱。檐下东西两侧随山墙各做成影壁,东面刻隶书“酒国”,西刻“书城”。台阶前左右各置对称小便门,东侧额题“迈云梯”,西题“通花径”。步入侧门,盘折可登二楼。二楼雀替作成半园形,通雕花卉,门窗均做成欧式,体现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北院南房和东西厢房均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硬山顶。
  南院与北院隔路相望,有东西小院二所,西面小院为绣楼,二层楼阁式,下层砖砌窑洞三孔,上层木构起楼,四面飞檐斗拱,围廊环绕。与东面小院有小门可通,东院现存有便门,随墙影壁,影壁题额“枕经”,砖雕作成卷轴式。院内西房,窑上起楼,楼梯门额砖雕卷轴式,题曰“迎晖轩”。建筑面积均窄小紧凑。高墙小院,显出几份宁静与平和。
  张瑞玑性情豁达,为人耿直。宅院建成后,他不知以后此园将归谁所有,故名之为“谁园”。退隐“谁园”后的张瑞玑日夜为国事忧伤,但对时局又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感叹。南来北往的各地名士,过往赵城必访“谁园”,张瑞玑对客人以诚相待,“谁园”大名蜚声南北。
  新中国成立后,“谁园”用作洪洞县赵城镇政府办公场所,后来镇政府迁出。2015年,赵城镇政府和洪洞县文物旅游局对宅院进行了全面修缮,“谁园”建筑得到有效保护。

李晋豪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10-31期

  • 第2017-10-30期

  • 第2017-10-29期

  • 第2017-10-28期

  • 第2017-10-27期

  • 第2017-10-26期

  • 第2017-10-25期

  • 第2017-10-24期

  • 第2017-10-23期

  • 第2017-10-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