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樊公洞自然村80余户群众吃水问题彻底解决;7月10日,寇家窑自然村200余亩农作物灌溉问题得以化解;8月3日,投资200余万元的鳄鱼休闲养殖场占地问题协调到位;8月12日,三窑村农副产品展示中心占地问题已基本达成协议;8月25日,村级活动场所整修方案已经和相关部门协调到位……翻开永济市虞乡镇三窑村第一书记贾晓斌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从2017年6月底到三窑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已完成的事情和正在解决的事情记录得历历在目,很多熟悉他的人见到他都说他黑了瘦了但结实了,由原来的“白面书生”变成了地道的“乡村干部”了。
扑下身子,熟悉村情
三窑村是永济市一个离城较远的小山村,全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167户、475口村民,耕地面积仅有700余亩,且大多为荒山荒坡,村民以种植核桃、香椿为主导产业,农业基础条件较差,农民收入薄弱,村两委班子不健全,群众利用诉求得不到合理解决,干群关系突出,面对这一现状,贾晓斌感觉要带领群众生产致富首先要得到群众信任。
时逢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全面展开,他和现有的两名村干部亲自动手帮助群众清理。他在劳动的过程中积极与村民沟通,了解他们的问题和困难,三个月来,他接访群众60人次,入户走访群众80余户,解决突出问题12个。
少说多做,实干兴村
“上级派来的干部都是镀金的,没有一个是实干的;他一个白面书生有什么本事解决问题……”面对群众的质疑,刚一上任,贾晓斌就暗下决心,作为一名党员决不能给党和组织抹黑。上任当天,宣布会还没有开完,在场党员代表就怨声载道,寇家窑自然村80余户群众已经三天不能正常饮水,面对这一棘手问题,第二天他立即和水利部门协调,第三天一大早1800米的饮水地埋管道就送到了村里。随后,他组织村里20余名党员参与义务劳动,当天清凉的泉水就流进各家各户。
7月初,连续的高温天旱,群众地里的庄稼急需灌溉,但寇家窑自然村因机井欠账问题,打井人迟迟不放水浇地,面对这一情况,他立即召开党员会议,决定通过机井承包及村老院基的承包来化解这一问题,立即得到了认可。随后他又三次与打井人耐心沟通,第二天村民的200余亩庄稼就得到了灌溉。
对群众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这才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好书记。
扭住重点,产业扶贫
香椿、核桃是村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规模小、商品率低等问题成了农民增收的瓶颈,如何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成了贾晓斌到村以来的最大困惑。通过几个月的细致观察,他发现优美的自然风光中蕴藏着无限商机,每到周末,总有运城周边的一些旅游爱好者前来观光休闲。经过构思,他在党员代表会上提出了建设“三窑村农副产品展示中心”的想法,把村里现有的农副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他的想法大家高度认可,目前规划中的展示中心已经通过论证,土地问题正在由专人协调解决,预计明年将变为现实。
优美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吸引了投资者的青睐,8月份的一天,西安一家专门从事鳄鱼养殖的公司决定在村南投资200万元建设一个鳄鱼养殖、观光及农家乐为一体的综合项目。该项目将在明年“五一”开门迎客,建成后将解决村里20余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村级活动场所改善、农民种养殖产业规模提升、农村集中供水蓄水池建设等项目都在贾晓斌的笔记本上列明了办理时间。三窑村一幅集餐饮住宿、采摘游园、观光旅游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村民们交口称赞“这个书生接地气”。
本报记者 杨永生 通讯员 王超 周武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