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论 坛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做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在“人人掌握麦克风”的传播时代,却不是人人都能彻底理解并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就可能使传播主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出现虚假信息、低俗信息等传播问题,甚至为西方新闻观提供了更为隐蔽的传播途径与方式。围绕如何在社会变革和媒介快速发展中,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闻和新闻媒体担负着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使命。传播技术的发展促使媒介形态和传播过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传播主体的社会身份不再仅仅具有职业规定性,信息资源也海量增长且日趋复杂。新媒体时代,我国的传媒实践充满着挑战和活力,为学界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研究对象。新闻工作者需要对实践的一手资料进行理论的总结。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研究应聚焦实践,充分发挥批判精神,发现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与困难,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实现理论与实际需求的对接。
  随着网络主体多元化的呈现,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接触新闻工作,互联网在传统媒体之外开辟出了广阔的表达空间,面对开放多元的舆论景观,一些人很容易失去方向感和方位感,失去对复杂舆论场的清晰判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遭遇空前挑战的同时,其“定盘星”和“压舱石”的功能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当前,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要性和深刻性的认识还颇为片面。为消除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偏见和误解,就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置于生动的现实中,彰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互联网语境下的理论锐度和魅力。
  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传播者,因此,新闻工作者、普通大众都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媒体要成为新闻舆论引导的有效补充,这就需要提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公信力与说服力,积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充分学习运用新技术,创新传播方式,占领信息制高点。
  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尤为重要。首先要重视理论武装,强化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组织领导。其次,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我国新闻事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思想指南和行动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系建设。除此之外,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内涵,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加强高素质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用实际行动和优秀新闻作品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落实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不忘初心,坚定不移跟党走。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无论在战争年代、革命建设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年代,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处,是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党。民主党派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领路人,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坚决抵制“政治多元化”、“政党轮替”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在重大政治原则、大是大非问题上要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定力,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在多党合作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不断前进,为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二是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新时代标明新方位,新征程提出新任务。要深刻认识明确新时代这个历史方位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牢牢把握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牢牢把握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继续在实践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铸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辉煌。
  三是创新新闻报道方式,维护受众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事业应当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这就要求新闻事业应当有人民群众的充分参与,并且服从和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现实中出现的网络话语表达中的地区及阶层差异说明,仅仅凭借技术赋权,根本不足以实现广泛的参与和表达,这就为新闻媒体提供了一个新的价值定位。作为党的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新闻媒体必须始终意识到自己承担着联络人民、动员人民的重要责任,不能静止地等待技术水平的提高将“人民”输送到传播过程中来,而应该主动走进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在不断实践中挖掘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尤其要注意那些因技术和资金门槛而在网络空间中不得不保持沉默的社会群体,要给予他们发声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新闻媒体还要更多地吸引普通群众走进新闻作品的生产过程,丰富新闻作品的形式和内涵。
  四是推动理论创新,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更多要求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落实到有成效的实践指导层面,新闻工作者要对当前语境下的新闻实践进行全方位和深层次的概括,对现实层面的问题的讨论要有更加全景化的认识。同时,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丰富要和现阶段的社会现状联系起来。当下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的部分矛盾也日益凸现,新闻宣传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到这些复杂群体、事件间的关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和实质的前提下,不断丰富完善实践其理论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强大生命力源于对实践不竭的探索。在研究和实践中,要有理论自信,直面形形色色的挑战,坦然应对噪音、杂音的干扰,用有力的理论逻辑和充沛的思想魅力引领思想舆论。(作者单位:大同广播电视台 苏建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11-13期

  • 第2017-11-12期

  • 第2017-11-11期

  • 第2017-11-10期

  • 第2017-11-09期

  • 第2017-11-08期

  • 第2017-11-07期

  • 第2017-11-06期

  • 第2017-11-05期

  • 第2017-11-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