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煤改气”,让长子村民步入幸福生活

  11月初的丹朱大地已有些许寒意,在长子县南漳镇中漳村的大街小巷,为了能让广大老百姓早日通气、早日取暖、温暖过冬,“以气代煤”工程施工队正在抓紧施工,施工现场站了不少前来关心工程进展的村民。
  村民张旭斌是“以气代煤”先进户,早早就把管道通到了家。他说:“‘以气代煤’是一项惠民工程,目的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用上清洁能源,过上温暖舒适的新生活。”他以自家为例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前家里用锅炉取暖,电磁炉、煤气做饭,一个采暖季下来大约需要4000多元。现在估计一天能花30块钱左右,最冷的时候,一天花费70元,这样算来,一个采暖季需要花费5000多元,政府还会补贴2400元,也就花费2600多元,经济账挺划算,还干净卫生,让我们步入了农村新生活。”
  说到“以气代煤”的好处,旁边站着看热闹的邻居忍不住了:“‘以气代煤’真好,省时省力还干净,以前得自己烧火,麻烦不说,还落得到处都是灰,每天只是收拾锅炉都得半天,现在好了,按按按钮家就暖和了,还不用四处落灰。”
  南漳村村民和正堂家里里外外装修一新,他兴冲冲地向记者展示着新安装的壁挂炉。“装了天然气壁挂炉,今年冬天就更好了,不脏了,不乱了,和新装修的家更相配了。”他说,“以前用的小锅炉,只能挂两个暖气包,今年直接安装了八个暖气包,虽然住在村里,却也能和城里人一样干干净净、暖暖和和过冬了。”
  南漳村村民郜立祥家里没有安装锅炉,以往过冬取暖做饭全靠煤球,正值午饭时分,郜立祥家的厨房传出阵阵煤球的味道。她对记者说,“还是‘以气代煤’好呀,以后再也不用忍受难闻的味道,省去了搬运煤球、倒灰、摆放煤球的麻烦,还不用担心冬季煤气中毒了。”
  长子“煤改气”,改变了农村环境,改出了空气清新,改出了天蓝地绿,改出了民心所向,改出了“长子温度”。一家干净,户户清洁,“煤改气”让村民用得放心、住得舒心,对未来更是充满了信心。

本报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牛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11-18期

  • 第2017-11-17期

  • 第2017-11-16期

  • 第2017-11-15期

  • 第2017-11-14期

  • 第2017-11-13期

  • 第2017-11-12期

  • 第2017-11-11期

  • 第2017-11-10期

  • 第2017-11-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