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寒风“催”火了“暖经济”

  • 天气渐冷,前往购买保暖衣物的市民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 王蕾 摄

  •   入冬之后,一股又一股的寒流令市民们倍感凉意,却也乐坏了不少商家。带有明显季节性消费特性的火锅、暖手宝、棉衣等商品纷纷迎来销售旺季。针对市民的吃、穿、戴、用等消费,商家抓住“凉”机,大打“温暖”牌。天气虽日渐寒冷,“暖经济”的热度却持续上涨。

    吃:火锅更“火”了

      约上几个亲朋好友,热热闹闹吃顿火锅,是许多太原市民生活中常见的一幕。最近,由于天气转冷,火锅店的生意更是好到“爆棚”。
      11月10日下午6点半,太原市民赵丽和朋友来到桃园南路某火锅店,一行人上到二楼后,立刻被氤氲的热气、喧嚣的人声、满屋子的香气所包围。不过,当得知他们同行共有6位时,店员却为难地说,只剩下小桌了,其他的都已经坐满,要先发个坐牌等座。
      随后,赵丽和朋友又辗转了其他几个火锅店,生意都特别火爆,不是需要等就是得在夹缝中拼桌。无奈,大家决定去超市买些火锅调料,回家吃去。
      来到漪汾街某大型超市,市民们选购火锅食材的热情也让赵丽有些吃惊。“清汤的要三包,微辣的买两包,再买些海鲜蘸料吧……”一对小夫妻边商量边挑选,在他们旁边,一位女士的推车里则装满了涮火锅用的羊肉、丸子等食材。
      “最近火锅调料的销售非常火爆,每天能卖出去多少包根本就数不清,我们专门开辟了一个大展台放在中央销售,中午还是满满的,估计有几百包,现在就只剩几十包了。”销售人员小刘说。

    穿:保暖衣物销售旺

      天气转冷,不少市民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穿更加保暖的衣物。记者在不少商场超市发现,保暖内衣、棉衣、马甲等保暖衣物早已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年纪大了,不如年轻人扛冻,我早就穿上毛裤了,这几天降温比较明显,所以赶紧把保暖内衣买好预备着。”今年65岁的市民辛师傅拿着一套某品牌保暖内衣对记者说。
      位于五一路的某商场服装柜台的服务员告诉记者:“气温下降,很多人来选购保暖衣物。我们把加绒棉裤的里子翻出来,摆在显眼处是为了让顾客更直观地看到绒裤的厚度。”
      记者在并州西街附近的一家小店看到,五颜六色的围巾、帽子和耳罩等保暖“装备”摆满了店门前的摊位,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购买。“最近一段时间降温明显,围巾、暖手宝等一些实用的保暖商品很受女士欢迎。”店主告诉记者,他家这些东西都是近几天天气变冷才摆上去的。

    娱:室内健身“热火朝天”

      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气温持续走低,越来越多的健身爱好者纷纷选择到室内健身,尤其晚上6:30后,到健身房锻炼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11月13日晚,记者在漪汾公园内的一家健身馆看到,跑步机、动感单车、瑜伽课都有不少市民参与其中。“每天上班久坐,浑身不舒服,还容易发胖,这天气在外面运动有点冷,我就办了一张健身卡,天天下班后去锻炼。”市民姚女士表示,坚持在健身房锻炼一周后,感觉身体每天充满活力,都不怎么怕冷了。
      同样爱运动的小杨告诉记者:“天冷不运动,特别容易长胖。所以,我坚持跟着教练做些舒缓的瑜伽动作,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心情。”

    用:暖手宝大卖

      气温日渐走低的另一结果是,许多取暖小物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记者在太原尖草坪小商品百货区看到,除了传统取暖电器外,暖手宝、电热水袋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青睐。很多商家将暖手宝摆在了店铺最显眼的位置,价格从十几元到五六十元不等。
      一家小店的店主游先生表示,来买暖手宝的大多是女性,“最近天气冷,销量是平日里的两三倍。”记者注意到,在暖手宝的展架前,围满了前来选购的市民。在记者采访的半个多小时里,就有七八位顾客选择购买。
      据了解,这种暖手宝一般是电极式,里面有一个块状的塑料发热体,有正负两个电极,有点像烧热水的“热得快”。通电后,电极直接对袋中的液体加热,加热时间短但液体膨胀快。由于暖手宝中的水是带电的,如果一旦漏水、漏电,后果十分严重。“要想用的安全,暖手宝最好还是一年换一个。”一位商家建议。
    记者手记

    还需保持点“冷静”

      记者查询网络资料发现,行业报告显示:取暖器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不过,市场的高速发展背后频频爆出质量隐患。尽管大品牌家电产品质量整体水平较好,但部分小件产品则存在品牌杂乱等情况,市场缺乏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亟待解决。
      有业内人士还爆出,由于取暖器市场技术门槛低,各种大小生产厂家纷纷进军这一领域,鱼龙混杂,甚至一些家庭式的生产作坊,两三个人买来散件进行简单组装,再贴上知名品牌的商标就流入市场,冲击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面对当下的市场状况,消费者如何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呢?那就是要保证在购买设备时注意产品有无质量安全认证,一定要购买质量好、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不要买“三无产品”。
      供暖设备无论是在选购还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一定要提高警惕。气象台预计未来多地还将出现强降温天气,想必家电市场围绕御寒取暖产品展开的促销大战也将持续升级。消费者在这场竞争中,一定要保持理性对待,才能保证家庭生活的安全和健康。

    本报记者 王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11-21期

    • 第2017-11-20期

    • 第2017-11-19期

    • 第2017-11-18期

    • 第2017-11-17期

    • 第2017-11-16期

    • 第2017-11-15期

    • 第2017-11-14期

    • 第2017-11-13期

    • 第2017-11-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