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省国资委微信公号发表文章称,11月9日,山西省与江苏省签订送受电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江苏国信集团将控股山西部分煤电企业,并逐步在山西多个领域开疆拓土,投资兴业。该文章认为,此举代表着山西释放股权开放最强信号,称“山西出让国有煤电企业控股权,让业界纷纷惊叹‘尺度够大’”。
江苏国信集团是江苏省政府独资企业,同时也是江苏最大的地方能源投资主体,承担着该省50%以上的电力供应和20%以上的天然气供应。
江苏是用电大省,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5459亿千瓦时,为全国第二。山西是煤电资源大省,至2016年年底,发电装机总容量7640万千瓦,2016年全年市场化交易电量达110.90亿千瓦时。两省电力合作的互补性极强,且有20年的合作基础。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夏季用电高峰来临前,长达千余公里的“雁淮直流”输电大通道正式运行,“晋电”经过6省“下江南”,直达江苏。11月9日,两省签订送受电框架协议,标志着“雁淮直流”项目全面启动。
雁淮直流输电工程起点为朔州雁门关换流站,终点为江苏淮安换流站,是首个落地山西省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线路总长约1119公里,每年可向华东地区送电约450亿千瓦时,与2014年南京市的全社会用电量相当。
两省签订的送受电框架协议指出,两省支持江苏国信集团控股雁淮直流的配套电源点,先期共同协调推进江苏国信集团控股3个2×66万千瓦大型煤电机组。
省国资委微信公号文章指出,煤电资源可以说是山西的命脉,不设上限出让股权,显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煤电联营那么简单。这样的合作至少透露出两个关键词:一是转型,二是开放。
“一煤独大”与“一股独大”这两个老大难问题,长期困扰山西经济。而在“向哪儿转型”的问题上,山西态度坚决:横下一条心,培育新动能。以国有企业转型为主抓手,山西坚持“两条腿走路”,在注重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同时,“腾笼换鸟”发展新兴产业,主动出让优质资产,调整出更多的优质资源培育新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内称,山西焦化领域股权合作意图也格外强烈。这是山西经济领域的另一根“顶梁柱”,刚刚结束连续八年的亏损状态,扭亏为盈。而江苏省钢铁产能超过一亿吨,对焦炭的需求量极大,受焦炭市场波动的影响也极大。对于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提出的上下游互相参股的理念,江苏方面颇感兴趣。
类似于煤电与下游产业的合作模式,如若江苏钢铁企业掌握山西焦炭领域的控股权,就会在行情好时得利,行情不好时有效控制风险。这样的合作企业,既是山西的企业,也是江苏的企业,甘苦与共,共享两省改革发展红利,将会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山西能源领域的这种合作模式一旦推开,可迅速调整出更多的公共资源用于发展新动能新产业,长期困扰的技改升级、环境保护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今年以来,我省一再重申最大限度放开国有企业股权,在多领域多层次寻求合作。对于完全竞争性领域,不强调掌握控股权,不纠结“谁说了算”,一切都由市场决定。
相信此次双方的合作已经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山西开放的大门让人充满想象力。
本报记者 王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