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站在世界高度促进能源转型—— 2017资源型地区能源转型发展论坛专家演讲摘要

  

编者按
  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大省,切实践行新的发展理念,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步伐是走出经济发展周期性困局的必由之路。为推动能源转型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意见行动计划》、《山西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行动方案》、《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6-2020年)》、《山西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实现从“煤老大”到“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历史性跨越。
  12月2日,2017资源型地区能源转型发展论坛在太原召开,20多名专家学者就全球和国内能源格局、能源政策和能源体系、能源消费、能源技术创新、电力行业转型、城市低碳发展等主题进行了演讲,本报特别摘选部分专家学者关于资源型地区能源转型的真知灼见,以飨读者。

站在世界高度促进能源转型

  对于资源型地区的能源转型发展,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原副主任何亚非认为,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问题或所在地区面临的问题,一定要站在中国和世界高度来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发展战略,更好地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这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国策。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对山西提出“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给予了充分肯定。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长期肩负着支撑国家能源安全的历史使命。
  何亚非说,山西自身的经济转型、能源革命,是否能当好习总书记说的排头兵,不仅对山西的经济发展有意义,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源型省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能源转型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世界经济总体也在转型,世界有很多经济体也是依赖资源的开发与发展,很多都是单一经济、单一资源,对这些国家来说,山西所进行的这场革命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安全相互依赖,我们不可能一个国家独立的发展、孤立的发展,我们要站在山西,放眼中国,胸怀世界。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迫在眉睫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谢克昌就中国工程院近年来所做的关于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同与会专家进行了分享。他说,到2050年全球将有90亿左右的人口,比现在多出25亿,对于能源的需求要比2000年翻一倍。其中30%的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其他60%—70%的能源还是要靠化石能源。中国能源所面临的挑战是化石能源的储采比比较低,煤炭、石油、天然气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7%、35%和74%。煤炭、原油、天然气因为储采比低,需求量大,因此对外依存度比较大,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65%以上,天然气达到36.6%。落后的能源开采方式和利用方式又是导致环境和生态的主要原因。因此,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迫在眉睫。
  谢克昌说,我们要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互联互通的大能源网络。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消费利用,降低能耗,要加快发展清洁高效、安全多元的电力生产系统,要做到煤、油等能源的生产控量和清洁转型,突破瓶颈、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占比,要抓住“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加快建成能源互联网,促使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迎接智慧能源时代的到来。
  谢克昌认为,能源革命不是去革煤炭的命,但是煤炭作为一种主体能源一定要革命。要通过能源革命最终建成现代能源体系,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正是现代能源体系的四大要义。现代能源体系要义的清洁主要针对化石能源,低碳主要针对非化石能源,安全、高效是对二者的共同要求,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的煤炭也是清洁能源。
  谢克昌指出,能源技术革命在能源转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所以能源技术革全的实质是能源转换的革命。目前人类所有的活动和产业消耗的能量仅是太阳给予地球能量(包括化石能源)的万分之一,此外还有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等等。能源技术革命的目标就是对这些能源的有效驾驭和高效转换,颠覆性技术可以有效促进能源的低碳转型。山西要抓住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

研究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更紧迫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在做题为《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的演讲时,强调“以煤为主是符合我国资源禀赋的基本事实,其他替代能源只能是辅助能源。要在2030年后大幅减排CO2,还是要靠煤炭的清洁利用”。他指出,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的途径主要在于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和煤基多联产能源系统技术,特别是煤基能源系统技术有助于缓解能源总量要求,有助于缓解液体燃料短缺,可以彻底解决燃煤污染问题。
  倪维斗说,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煤的利用,石油、天然气是少量的。相比来说,研究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比研究核能、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更为重要。山西是煤炭大省,如果能在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上引领全球的技术,做出示范效果来,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倪维斗说,煤基多联产能源系统技术也叫做电化共轨,就是把煤气化以后,将发电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结合起来,这样煤不仅是作为一种燃料发热,而是能够作为一种物质不断的利用,生产出好的化工产品,与此同时用热发电,这套技术系统的效率非常高。电化共轨有利于缓解能源总量需要,可以缓解液体燃料的短缺,现在液体燃料比如煤变油的研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如果把它们耦合起来可以大量地生产甲醇,将来甲醇也可以做成汽油,同时彻底解决煤的污染问题。

中国有条件加快能源革命步伐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在题为《能源革命引领能源转型》的演讲中说,中国有条件加快能源革命步伐。他说,中国已经开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经济建设逐步实现绿色发展,已经开始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在中国中心城市,东部领先发展地区已经开始全面减少煤炭消费总量;中国已经具备高速大规模非化石能源发展能力,包括核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以及智能电网等等;中国能效技术全面提高,加上能源结构调整带来的综合效果,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也要提前达峰。
  他对山西能源转型提出建议,山西必须走不依靠煤炭的发展新路。他说,中国煤炭总量持续下降,煤炭比例下降速度很可能超出习惯性设想,能源绿色发展将开拓出大量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比例非化石能源电力和能源系统将形成新的能源体系,创造更高效更方便的消费方式,能源优质化将带来新一代终端用能基础设施和用能设备的革命。因此,山西必须紧跟能源革命的新步伐,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
  周大地演讲中还提出我国新时代的三步走能源发展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能源成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领域,治理雾霾见到明显成效,排放标准严格执行,煤炭清洁化进程加快,主要污染源得到控制;到2035年,提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彻底解决能源清洁化问题,大气质量达到较高标准,能源结构调整为进一步低碳化打下良好基础;到2050年,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能源低碳化达到国际进程要求,碳排放总量大幅度降低。

“一带一路”倡议对能源转型至关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史丹从市场、政治、安全三方面分析了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从市场格局看,全球能源需求正在放缓,能源结构正在向清洁低碳能源方向转型,而且转型的速度超过以往;从政治格局看,发达国家能源政策调整、气候变化问题对全球国家利益格局的影响、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构成了当前影响全球能源格局的主要因素,中国在全球能源政治格局的作用日益凸显;从安全格局看,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整体风险略有上升,受我国主要能源进口国风险提高的影响,短期压力显著增加。她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全球能源转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带一路”涵盖的人口达到了全球63%,煤炭消费达到70%多。因此中国在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时候,输出什么样的技术、输出什么样的理念对全球的转型非常有影响。
  面对上述变化,史丹建议,我国要对世界能源转型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同时要提高中国能源安全水平。她说,全球能源安全格局是建立在市场秩序各种对话机制、框架公约和政策基础上,安全比较差的国家肯定要采取措施,积极提高自己国家的安全保障程度。在全球能源格局变化中,中国是应该有所作为的。第一,中国对世界能源转型发挥引领作用,要提出我们的理念,同时要身体力行,促进全球能源的转型。第二,要积极参与到全球能源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在治理理念和行动中贡献中国智慧。第三,中国一定要提高安全水平,因为在各种经济、政治和外交关系中,国家的安全是第一位。

本报记者 齐泽萍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12-04期

  • 第2017-12-03期

  • 第2017-12-02期

  • 第2017-12-01期

  • 第2017-11-30期

  • 第2017-11-29期

  • 第2017-11-28期

  • 第2017-11-27期

  • 第2017-11-26期

  • 第2017-11-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