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华2015年8月份任平定县柏井镇高家掌村第一书记后,按照扶贫工作要求,积极与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配合,精准识别贫困户,精准施行扶贫对策,有效地推动了全村的扶贫工作。
高家掌村农民李永生,前几年与一位河北残疾妇女再婚,生一儿带一女,生活特别贫困。为解决生计问题,他在阳泉河下租住,靠用三轮车往货场送货勉强维持生活;该村另一位农民李素贞,丈夫早年因车祸亡故,自己一个人在外打工挣钱,用于供儿子上大学。
两位农民能不能算在贫困户范围?杨国华认为,核查是不是贫困户,应严格按照贫困户“八不进”规定进行。这两位农民不在本村居住的时间已有两年以上,按“八不进”规定不能登记为贫困户。但是,从这两位农民所处的生存环境、收入状况看,却在贫困户标准内。所以,他认为对这两户农民,不能硬套“八不进”规定把他们划出贫困户范围,而是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确认他们为贫困户。他把这一建议向村两委提出后,经过会议研究,决定把这两位农民保留在贫困户名单内。
在该村原先登记的贫困户名单中,把60周岁以上的老人也列入进去。经杨国华核查,这些老人都有子女,且他们的子女既不是五保低保户也不是贫困户,所以,杨国华认为,这些老人的子女,对老人有法定赡养义务。所以,建议这些老人应在贫困户名单中出列。经过会议研究,同意了这一建议。
在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基础上,杨国华思谋着采取何种扶贫措施才能增加贫困户收入。他认为,采取扶贫措施,就好比医生给患者看病一样,要诊断清他的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取得最好的疗效。所以,一定要查清贫困户造成贫困的原因。查清了这个原因,才能制定相应的扶贫措施,以做到精准施策,实现扶贫效果最大化。
基于这一认识,杨国华对高家掌村贫困户造成贫困的原因进行了梳理。2017年,该村有贫困户10户共35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与其他非贫困户一样,长期在村外居住,有的做小生意,有的打工,村内只剩下老人或从事种粮养殖的村民,其中有劳动力能力的村民寥寥无几,不具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所以,杨国华与村两委在考察多个扶贫项目时,着力避开村内缺劳动力这一“短板”,选择少用劳动力的项目。经过再三比较,反复讨论,他们最后选定与山西茂硕光伏电力有限公司合作,在该村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这一扶贫项目。
针对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杨国华等人与县农商行协商,该行可给贫困户全额贷款,县财政贴息,茂硕光伏电力有限公司建设、代管电站并负责还贷,贫困户不需要付出劳力、不花一分钱就可安装光伏发电设备,享受收益。
随后,该村通过广播、会议等形式,将实施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项目进行了宣传。村民们积极响应,短短的3天时间就有包括17户贫困户在内的35户村民签字报名,并通过各种手段及时提供了相应的资料。该项目从今年3月份起由山西茂硕公司开始建设。目前,10KV高压变台已移至距村中心较近的位置,400KVA变压器已安装并投入运行,村集体已办理50KW的电站备案。据估算,户均日发电量30度,每天每户收益在20元左右。这一举措,开辟了一条增加贫困户收入的新途径……
本报记者 张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