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形式是手段,最终要为教学效果服务。若因“佐料”过多而吃不好“正餐”,“混合式”课堂便显得华而不实了。
与传统的“满堂灌”式课堂不同,“混合式”课堂打破了高校课堂的旧有形态,覆盖了课前、课堂、课后环节,将线上线下教学融为一体,实现了师生实时互动,正逐步占领95后高校课堂。然而,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永恒的主体,构建新型课堂当从“人”入手。信息化课堂之中,教师仅仅“站好三尺讲台”已远远不够,提升教师对“混合式”课堂的认识与理解,强化教师的互动意识及信息化教学能力,真正让技术为己所用,为教学目的服务,在今日愈发重要。教师能够主动把控高交互性的课堂,才可能真正实现观点碰撞、思想启发。
归根结底,新型课堂的最终目的还在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合理利用新技术,巧妙构建新课堂,在多样化的形势下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才是“混合式”课堂的意义所在。
(据《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