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村是有名的乱村、上访村,2017年被县里确定为法治示范村,这就是我们村推进依法治村的成绩,如果将来省里评比的话,我有信心带领我们栗家岭村成为全省法治创建示范村。”栗家岭村村支书李俊祥说。
在襄垣县善福村的文化休闲广场上,农闲时的村民们正聆听着“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优美旋律;LED屏上显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长廊中普及的各类与老百姓相关的法律常识……
目前,襄垣县利用景区、小区、广场、公园等建成法治主题公园2个,法治广场126个,法治长廊10个,法治文化墙21处,已有26个有条件的村建起了法律超市,为全面推进该县法治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建机制 保障工作有序开展
2017年,襄垣县被省委法治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为全省法治创建示范点以来,深化学习、迅速行动,制定了法治襄垣“二十一创”实施方案,先后召开了法治襄垣创建大小会议6次,围绕法治“二十一创”机制,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担任法治创建工作领导组组长,县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县四套班子相关领导担任副组长,各有关单位及部门为成员的县创建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政策法规组、全民普法组、监督检查组、宣传报道组五个小组,分别由县处级领导具体负责开展工作,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同时,各乡镇、各单位、各行政村分别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组,将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乡镇、每个行政村以及细化到厂矿、企业、学校、医院、旅游景点等重点行业,选定示范点,以点带面开展工作,在各个创建活动中,以“二十一创”为创建载体,形成了全县法治创建的良好格局。
与此,该县强化组织领导,调整了法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依法监督、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法治社会建设专项小组及组成人员的工作职责;健全组织机构,法治办编制已由县编委会报市编委会审批,通过法治办挂靠矛调办的方式设立组织机构和专职副主任,解决了组织机构不健全问题;同时,襄垣县委不仅为法治办拨出专项经费10万元,而且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为日常工作正常开展与组织相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提升水平和能力提供了有效保障。
提高认识 落实第一责任
“郡县治,天下安”。推进依法治县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为了稳步推进依法治县工作的开展,该县按照省委法治建设领导小组的要求,落实党政一把手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并确立其推进法治建设的责任,将推进所在地区、部门法治建设的情况与其政绩挂钩,对落实法治创建任务纳入“一票否决”制度,真正让党政一把手感受到实行法治,推进法治建设的“压力”,才能促使其不得不像抓其他事业、其他工作一样抓法治,像重视其他事业、其他工作一样重视法治,真抓实干,而不是光说不干。
“当前,襄垣县正处于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矛盾和困难交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特别是作为县委书记、县长,推进法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把依法治县作为构建县域治理体系,提升县域治理能力的首要举措紧紧抓在手上。”襄垣县委书记、县长胡三虎说。
增强本领 紧抓关键少数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领导干部是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该县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全县各乡镇(区)、各单位每周制定学法计划,一把手亲自讲法,切实发挥领导干部的学法、讲法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定期组织邀请法律专家及司法工作者开办法治讲堂和道德讲堂,让法治和道德结合起来,使全县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上有所率,下有所进;上有所行,下有所仿。该县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自觉做尊法守法的排头兵,做学法用法的领头羊,把依法治县的要求贯穿履职尽责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运用法治思维做决策、定政策,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处理问题,让全县各项工作全部行驶在法治化轨道。
重心下移 描绘法治创建蓝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桥头堡,是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推进法治创建工作必须重心下移到基层。为此,该县建立健全了将财力、物力、人力更多投放到基层的长效机制。健全基层人民法庭、巡回检察室、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机构,人员配备到位,打造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纵向到底覆盖一张网新格局;各乡镇全部建起了便民服务大厅,农村全部设立了便民服务室,实行村干部坐班制,对群众所办事项进行帮办代办,形成了既方便群众又公开透明的大平台,为基层治理法治化夯实了根基。
在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方面,重点针对基层干部学法用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和群众学法用法三个重要层面开展工作,该县各乡镇、各单位制定了学习计划,设立了法治教育课堂,利用每周二、四下午6:00至7:00集中学习法律法规;开展了“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以案释法”专题讲座;利用集市深入到农村广泛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为群众学法用法提供了平台——该县善福乡善福村将法律法规宣传、便民服务、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作成卡,发放到户即“入户袋”,保障了民情在一线掌握、矛盾在一线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提升了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古韩镇栗家岭村以“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为突破口,使村里的大事小事一切按规矩办,以“十户联创”为抓手,正确引导全体村民以家庭为单位,通过“爱国爱村、遵纪守法、团结互助、清洁卫生、移风易俗、道德奉献”六个方面进行“十户联创”评比活动,使广大干部、村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得到了提高。
通过法治教育课堂、“送法下乡”活动、利用“入户袋”、“十户联创”等举措,使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心更贴近了,人民群众对村干部的怨言少了,背后的骂声少了,群众的满意度提高了,充分地发挥了基层干部、支村两委基层法治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范天虎 路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