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5年7月发表旅游民间(神话)文学《西厢轶事》故事起,几十年来,他结缘西厢,从未止步。
三晋文化学者雷建德,继陆续编著出版《西厢记·电视文学故事》《白话西厢记·章回小说》《西厢记·民族交响叙事曲》《白话西厢记(后传)》《雷建德西厢记研究成果集锦》等专著之后,又推进“西厢记网络展览馆”成功上线。此举不但填补了海内外《西厢记》主题文化展示的一项空白,雷建德也由此成为《西厢记》古典文学研究、普及和再创作的重要学者之一。
43年前,高中毕业的雷建德正赶上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永济县蒲州村成了他接受再教育的插队点。由于经常途经普救寺,听不完的故事让他陶醉,年轻的心灵便涌出了一个梦想:尽心尽力尽情尽责地搜集、研究、传播、再创作《西厢记》。推出《西厢记》十部曲是雷建德在研究创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想法,不料想开弓没有回头箭,拿起笔就放不下来,责任感、使命感、槡梓情使他与《西厢记》结下终身不解之缘。
近些年来,有机会在赴海外诸国进行文化考察中,雷建德渐渐产生了运用网络思维建起一座虚拟化、数码化的“西厢记网络展览馆”的念头。工作之余,雷建德建立工作室筹办起“西厢记网络展览馆”。
雷建德营造的“西厢记网络展览馆”,共计8个展厅近9000件展品,通过系列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及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卡通动漫等,多角度呈现《西厢记》相关珍品,推动《西厢记》文化的数字化,进而促进《西厢记》优秀资源共享化,为其故乡普救寺里西厢记故事的人文景观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网络世界中亮相的“西厢记网络展览馆”,已亮点频频,受人注目。据介绍,“西厢记网络展览馆”拥有多家博物馆馆藏的《西厢记》精品及散落在民间的有关《西厢记》题材的古籍、手抄折子、影印本,瓷器、木雕、砖雕艺术品等,以及人们喜欢的各种地方戏剧、话剧、皮影、木偶剧、歌舞剧、二人转、广场舞、影视剧《西厢记》等,日后凡喜爱中国古典戏曲的人们都可在网络展览馆上尽情浏览各种版本的西厢记,同时展览馆还为从事中国古典文化研究的人们提供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
“西厢记网络展览馆”一组六枚珍品,入选《法国邮票印象——中国殿堂级艺术象篇章》,并以精彩图文和中法两种文字介绍呈现在“中法建交53周年”的庆典上。这六件珍品分别为德国科隆博物馆藏明刊本“红娘传书”、黄河岸畔民间剪纸“莺莺殉情”、明弘治戊午北京金台岳家印行“明刋西厢记”、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仇英款西厢记图”、国内惟一元代《西厢记》手抄本残页、著名书画艺术家林蘭子题词。业内人士称,这次入选的人物和其作品,不仅是个人的荣誉,也是世界给予中国艺术的认可。
据雷建德工作室介绍,“西厢记网络展览馆”有网络展示部分、图片上传部分、文友网友互动部分,还设置有即时交流、在线咨询、视听演示等专用模块。同时,展览馆还将承载着网络西厢记有关图片、文献的收集和传播,从而实现高效、及时、灵活的展示效果。
本报记者 王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