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让党旗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战场

  ——忻州市以党建促脱贫工作纪实
  “三九”时节,忻州大地天寒地冻,扶贫干部和脱贫群众的身影却活跃在田间地头、产业基地、各种扶贫项目现场……他们齐心书写着脱贫攻坚的忻州篇章。
  忻州,跨太行山-燕山和吕梁山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区,14个县(市、区)中有11个国定贫困县,成为我省脱贫攻坚的最大主战场。2015年时,忻州4888个行政村里有2222个贫困村,占到全省贫困村总数的27.8%。
  近三年来,忻州市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切实扛起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举全市之力推进脱贫攻坚,2016年完成贫困村出列576个、贫困人口脱贫8.64万人,实现脱贫攻坚首战首胜。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工作时,对忻州市实施整村搬迁的实践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将该市的问题探索上升为党中央思考决策。
  这是关怀,是肯定,更是鞭策,是忻州市持续以党建引领促脱贫、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的动力。
  提升引领力,增强战斗力
  2015年底,忻州在全省率先提出并确立了“1661”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市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明确提出一切围绕脱贫、一切为了脱贫、一切服从脱贫、一切服务脱贫的“四个一切”要求,并在第一时间召开市县乡村4级千名干部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两次召开脱贫攻坚推进大会。市4大班子、市属34个系统、442个单位均根据各自职责制定了具体工作举措,14个县(市、区)也细化出台统揽举措,有效提高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推进脱贫攻坚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了脱贫攻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统揽体系和“三位一体”格局和全党、全社会抓脱贫、促脱贫的强大合力。
  在此基础上,忻州坚持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考察选拔干部,建强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导班子,进一步提升引领力,增强战斗力。该市首先在确保贫困县党政正职保持稳定的同时,注重从乡镇一线及善于组织引领群众攻坚克难、脱贫致富的干部中选拔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多措施提高县级党委领导班子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建强县(市、区)委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部”;其次注重选优配强乡镇党政正职,并从忻州实际出发,为每个乡镇配齐抓党务工作的专职副书记和组织委员,择优选拔了366名熟悉农村、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乡镇事业人员、优秀农村干部和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配强乡镇党委——脱贫攻坚的直接指挥部;第三优先配强、配齐各级扶贫领导班子,为水利、林业等涉农部门选拔了8名有专业背景和业务经历的技术型干部,并启动了“忻才忻商回乡创新创业”、“乡土人才回归”工程,配齐配强脱贫攻坚的专门力量。
  提升覆盖力,增强凝聚力
  为了扎实抓好“三基建设”,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该市紧抓省委推进“三基建设”的契机,坚持人、财、物向脱贫攻坚一线下沉和集结,筑牢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针对当地农村多村小、村穷、村散的实际,着力打好“整合新建一批,转化提升一批,创星晋级一批”组合拳,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并积极探索实行“力量联强,工作联抓,资源联享,服务联优”工作机制,组建了联村支部349个,覆盖871个行政村,形成了“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富村带穷村”的工作格局,如五寨县结合整村搬迁工作,将14个搬迁村支部整合成一个党总支,聚指成拳。同时,实行台账制、销号制、专项督查制,对429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精准整顿。静乐县将辛村乡副乡长、张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军派到软弱涣散的庄王沟村兼任支部书记,3个月内使该村实现了由乱到治,受到中组部部务委员李小新充分肯定。截至目前,忻州累计创建“五星级”农村党组织616个,选派544名精兵强将充实到农村基层担任“第一书记”,所有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党员组织关系全部接转到所驻村。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组织覆盖力,该市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以“双亮一建”(亮身份、亮承诺,岗位建功奉献)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了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流动红旗、党员“四诺”和“扶贫攻坚先锋行”等活动,通过“党支部+”的方式,与合作社、协会、基地、龙头企业、农户等经济组织实行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组合,形成了“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凝聚在产业链,贫困户富在产业链”的党建促脱贫新模式。该市有1346个党支部领办致富项目2700多个,覆盖贫困户21.5万户,2431名党员领办致富项目,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3457名,推动农村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75241户,形成了比学赶超、争做贡献、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
  忻州还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进一步增强凝聚力。他们统筹党建资源,凝聚社会力量,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村单位领导、包村干部、脱贫攻坚专职副乡镇长、“两代表一委员”、老干部、回乡人才组成的“八路大军”驻守脱贫攻坚第一线,涌现出张尚富、白振兴、丁龙广等一批优秀“第一书记”典型。
  提升执行力,增强创新力
  为了保障脱贫攻坚“执行力”,忻州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发挥市县巡察“利剑”作用,以严明的纪律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该市对2015年以来扶贫领域涉嫌违纪的489件信访举报进行了大起底,建立台账,专人专办,查实279件,查处县处级领导干部3名,并制定了《忻州市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实行问责的暂行办法(试行)》,坚持查早、查细、查实、查延伸。还把扶贫领域作为巡察的重中之重,先后启动了两轮专项巡察,发现并处置问题线索124件,退出不符合标准“贫困户”6278户,查处为“村霸”充当“保护伞”等违纪违规问题861件。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同时,该市通过明责、考责、问责以及年初建账、年中算账、年底交账,健全了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调动了基层干部沉下身子抓脱贫攻坚工作的积极性。
  队伍执行力提高了,脱贫攻坚创新能力自然水到渠成。在具体工作中,该市把整村搬迁作为破解深度贫困的“头号工程”,用三年时间实施自然村搬迁,坚持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产业就业保障、社区治理跟进“六环联动”,破解“人、钱、地、房、树、村、稳”七个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统一;坚持兴林富民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开展生态扶贫,实施退耕还林助力脱贫一批,人工造林带动脱贫一批,吸纳贫困人口护林员保障脱贫一批,红枣、核桃、仁用杏、沙棘四大干果经济林品种保量提质工程扶持脱贫一批;坚持“五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条梳理,逐个破解,并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捆绑使用,加大金融资金保障力度;以“一村一品一主体,一县一业一园区”为抓手,探索实行“政府牵头、银行支持、企业实施、贫困户参股”的产业脱贫模式”和“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结亲联姻”,全力实施优特杂粮提质、规模健康养殖业、设施蔬菜产业、林果产业、中药材产业、“三品一标”品牌建设、农产品电商营销、乡村旅游产业、光伏产业九大增收工程,发展特色产业扶贫。
  多年来,在忻州大地,以党建推进脱贫,以脱贫带动党建,已成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生动实践。进入2018年,他们正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扎扎实实以党建促脱贫,让党旗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战场!(王丑龙 范永林)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1-11期

  • 第2018-01-10期

  • 第2018-01-09期

  • 第2018-01-08期

  • 第2018-01-07期

  • 第2018-01-06期

  • 第2018-01-05期

  • 第2018-01-04期

  • 第2018-01-03期

  • 第2017-12-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