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尧都农商银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民生发展

  关心民生、扶持弱势群体,是企业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为进一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尧都农商银行积极响应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地方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立足“三农”,充分发挥点多、面广、贴近县域、服务农村的优势,履行社会责任,助力民生发展。
  创新支农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尧都农商银行把解决农户需求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建立“班子包片、经理包点、机关下乡”机制,成立了由“三长”带队的三个督导组,全年无休,一线督导;各调研队伍走进田间地头,实地调研各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情况,第一时间解决农户最紧要、最迫切、最现实的金融问题。
  尧都区金殿镇杜家庄村的杜师傅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常年经营大车跑运输,却因资金缺乏没能扩大经营规模,就在他束手无策时尧都农商银行伸出援助之手,向其发放了15万元的信用贷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结合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确保精准的服务对象,建立精准的营销客户机制,尧都农商银行开展了“访客户、送服务、共发展”支农支小普惠金融活动,并在“访送共”活动的基础上,举办了“学产品、用产品、讲产品、揽客户”竞赛活动,在全辖开展“网格化服务”,以精细化、场景化、便民化的金融服务,对客户进行再走访,对市场进行再调研,对街道进行再宣传,实现了市场份额的有力巩固,业务发展的有力促进,行业形象的有力提升,取得了阶段性的活动成果。
  截至目前,已对508个服务点近14万名客户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普惠金融政策、适用金融产品宣传到位;二是每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了解、解决到位;三是该行工作人员留下联系方式、服务电话,与客户沟通到位)。增加存款10.92亿元,发放贷款2828笔,共计2.89亿元,累计办理理财业务4420笔,共计8.4亿元。
  创新支农渠道,强化金融服务质量
  尧都农商银行致力于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从“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建立e融九州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优化“快窗”、“快柜”、“智能柜员机”等设备,开通多维度、集约化、信息化的升级渠道,打造全省首家智慧银行旗舰店,定期深入乡村、集市、厂区提供上门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实现基础金融服务的“自主化”,进一步提高业务办理的效率。
  目前,通过流动服务车已为120个行政村的5.6万户农民发放金融社保卡,“晋享生活”APP通过与临汾市食品协会资源共享,将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农业商业信息快速导入全国4000多万定向客户,帮助“大宁红皮小米”、“安泽土蜂蜜”等本地土特产提高知名度,打通了全国销售渠道。
  创新支农产品,丰富金融服务内涵
  为使金融服务更加贴近农户需求,支农在产品上发力,不断深化金融服务的内涵。
  推出助农服务“1+N”。以福农卡为载体,依托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助农POS、小额信贷、代理业务等产品,积极优化金融产品组合,通过交叉营销,引导客户开通各类电子业务,开办小额贷款及代理业务,让福农卡账户成为各种产品的主绑账户,形成产品功能多元化。
  实现农户贷款“一揽子”。在尧都区评定318个信用村,设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专柜,为农户办理无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提供“一次核定、余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的特色服务,使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
  打造金融社保“一站式”。在全省农信系统首家代理发放金融社保卡,实现粮食直补、煤气直补、良种补贴等国家惠农补贴的“点对点”发放。截至去年11月末,全行社保卡总发卡量超过25万张。
  满足金融新需求。完善手机银行功能,在现有的转账、查询功能上,已实现手机代缴煤气费、有线电视费等业务,其他生活缴费类业务正在测试阶段。拓展农村理财服务,在全辖及汾西县发售“喜利宝”和“丰利宝”理财产品。在省联社的统一安排下,全面推广“芯片存单”,并借助其“便易贷”的授信功能,实现了“存贷业务双促进”。
  据统计,截至2017年11月末,全行资产总额86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476.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01.8亿元。其中,纯贷款226.4亿元,占各项贷款的75%;实现总收入37.3亿元,利润总额8.1亿元,经营利润9.5亿元,净利润7.1亿元。

本报记者 靳淑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1-17期

  • 第2018-01-16期

  • 第2018-01-15期

  • 第2018-01-14期

  • 第2018-01-13期

  • 第2018-01-12期

  • 第2018-01-11期

  • 第2018-01-10期

  • 第2018-01-09期

  • 第2018-01-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