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右玉精神”发源地的脱贫路径

  • 现代农业基地。 本报记者 刘成根 通讯员 辛泰 摄

  •   右玉县是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作过重要批示,要求全国人民学习“右玉精神”的地方。这里也是朔州市唯一的国定贫困县。过去近70年,11万右玉人民坚韧不拔改善生态,绿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的不足0.3%提高到如今的54%……
      艰苦奋斗换来的卓著功绩,让昔日贫穷的右玉人脸上焕发出光彩,然而,离幸福小康生活还有一步之遥的现实摆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面前。
      右玉县委书记吴秀玲对记者说:“今天的右玉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践行‘两山理论’,建设产业新、人民富、环境美的新右玉。”
      按照脱贫攻坚年底摘帽的计划,右玉县要让老百姓在2017年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两不愁是指:吃不愁,穿不愁;三保障是指:住房、教育、医疗。
      日前,右玉县扶贫局局长张立平非常自信地对记者说:“吃、穿、教育、医疗已经得到保障,唯独住房因这里冬天气温太低,无法施工,但资金已经落实,今年天气一暖就能开工。”看着扶贫局局长一脸的疲惫,不难想象他的背后是一项多么艰难的工作。
      尽管困难重重但底气十足
      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回头看”和一系列核查整改工作,右玉县共认定贫困村130个,贫困人口8036户、16336人。
      省、市对右玉的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支持右玉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的重大举措,特别是成立了朔州市弘扬右玉精神领导组,进驻右玉指导督导脱贫攻坚工作,为该县决胜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
      右玉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督促检查现场会等,及时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
      在此基础上,右玉县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双签制度和“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和《脱贫攻坚军令状》。
      特别是2017年6月确定高标准率先脱贫摘帽后,该县及时成立脱贫攻坚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下设15个专项工作组,出台了《右玉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右玉县脱贫攻坚重点指标任务分解》《右玉县进一步加强县乡领导干部包联贫困村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压实责任、细化任务,强化力度、加快进度,加班加点推进脱贫摘帽工作。
      村村有致富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
      为了切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右玉县结合实际出台了《右玉县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资产收益扶贫试点项目库,注入资金4300万元,实施5大类资产收益扶贫项目。  图远、祥和岭上两家公司250万元,按每年10%的比例返还收益给贫困户。由此带动大堡村和麻黄头村72户、131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将价值30万元的2台大型杂粮收割机投入田沃农机专业合作社委托运营,每年将收益的60%返还野场村34名贫困人口,每人每年保底分红收入500元。
      资产收益扶贫赋予产业扶贫新内涵。右玉县不断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找准“经理人”,让贫困户用给他们的财政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真正获得财政资金带来的红利,拓宽收入渠道。同时,企业也能从中获得贷款,发展壮大产业,实现共赢。
      如果说资产收益扶贫开启了农业产业扶贫新路径,那么产业发展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支撑,是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的金钥匙。
      2017年12月21日,记者走进李达窑乡黄家窑村,村民们忙着晾晒板蓝根,周孝掰着手指算今年的收入:“10亩板蓝根收入13000元,4亩山药蛋收了1万斤,我是做梦都没想到,一年纯收入好几万元!”
      挪穷窝拔穷根百姓笑开颜
      四通八达的水泥路,白墙红瓦的小院落,甘甜清冽的自来水……
      2017年12月26日的右玉,虽然气温降到了-19℃,但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记者跟随朔州市地税局驻村帮扶第一书记武剑,深入到该县的白头里乡野场村,实地采访脱贫攻坚工作。
      道路两旁干干净净,修葺一新的房屋墙壁和院墙上,到处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画和标语,文明新风浸润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震惊于野场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依稀记得两年前的旧模样:破旧低矮的土砖瓦房,泥泞狭窄的羊肠小道……作为一个贫困村,缘何短短的两年内能破茧成蝶?
      村民杨二毛感慨声中道出个中缘由:“要不是共产党的好政策,我们村里哪有这么大变化,哪有现在的好日子!”
      走进右玉县的广大农村,到处都能感受到新变化,往日土坯墙面,像是穿上手绘新装,变成一幅幅扶贫长卷,装点着乡村美景。通村公路沿线及村民房前屋后,柴草粪堆、陈年垃圾、残墙破院没了踪影,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人赞不绝口。
      右玉人民近70年的迎难而上、久久为功,创造了黄土高原上的生态奇迹。今天,11万右玉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继续大力传承弘扬右玉精神,为建设富而美的新右玉努力奋斗!

    本报记者 刘成根 通讯员 辛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1-22期

    • 第2018-01-21期

    • 第2018-01-20期

    • 第2018-01-19期

    • 第2018-01-18期

    • 第2018-01-17期

    • 第2018-01-16期

    • 第2018-01-15期

    • 第2018-01-14期

    • 第2018-01-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