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休闲空间

乡村游不能污染环境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许多村庄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民俗院、采摘园等应时而生、应需而建,成了山区农村的一道靓丽风景。而这里也就成了许多城里人回归自然、放飞心情、体验民俗、大饱口福的好去处。然而,一些地方盲目开发,随处乱建,擅自营业,在这车来车往、人声鼎沸的乡村游背后,却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甚至使其不堪负重,十分令人担忧。
  乡村游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业主,二是来自游客。在进行乡村游过程中,有些游客认为这里的管理不像国家公园及风景名胜区那样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便不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有的随意攀折树枝及采摘花果,有的不分地点场所只要能避开别人的目光就随处大小便,有的将用过或吃剩的塑料袋、纸屑、果皮等乱丢乱弃,有的不听劝阻任性地在山泉或溪流及池塘中洗洗涮涮并将杂物丢入其中,有的在附近的田中或山坡上乱挖乱抠……
  乡村游对于游客来说,入眼的是风景,入心的应当是文明;而对于业主来说,来不得急功近利,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决不能让乡村游成为“环境忧”。我们对此必须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发展乡村游过程中认真地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首先,要把保护生态环境纳入议事日程。要制订具体的乡村旅游规划,注重开发建设与自然承受力相结合,使乡村游持续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求大求全,不“杀鸡取卵”,严禁无序而建,恶性竞争,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尤其是对那些达不到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的项目坚决禁止开放。
  其次,要不断提升防治污染环境的能力。除了要加大投资力度,搞好相关基础设施外,还要适时进行综合环境整治,并要建立垃圾管理制度及日常保洁制度。
  再次,大力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可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标语口号、矗立警示牌、利用电子显示屏等各种形式对游客进行宣传教育,使游客能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和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做到休闲旅游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村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1-23期

  • 第2018-01-22期

  • 第2018-01-21期

  • 第2018-01-20期

  • 第2018-01-19期

  • 第2018-01-18期

  • 第2018-01-17期

  • 第2018-01-16期

  • 第2018-01-15期

  • 第2018-01-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