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省人大代表张海元:加快推进优质特色小杂粮产业发展

  我省小杂粮种植有传统、有特色、有优势,有“小杂粮王国”的美誉。自振兴杂粮产业工程以来,通过采取杂粮直补、杂粮保险、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等措施,我省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杂粮模式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杂粮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我省仍未摆脱小杂粮产业小、散、乱、低等窘境,商品标准化差,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不长,组织化程度不高的局面。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优质特色小杂粮产业发展,省人大代表张海元提出六点建议,具体包括:
  建设优质小杂粮安全生产基地。根据全省的农产品生产区域,划定小杂粮标准化生产区、无公害小杂粮生产和出口基地等,建立“从田间到餐桌”可追溯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和管理体系。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民专业经济组织,通过土地流转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进行标准化生产,将小杂粮规模做大、质量做优、品牌做精,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推进,有效解决农户生产与市场脱节、对外贸易的技术壁垒问题,降低市场风险。
  促进小杂粮增产提质。加强与科研部门对接合作,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和优化组装,推广有机旱作农业和小杂粮机械化生产技术,提升小杂粮生产技术水平和种植效益。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推动小杂粮生产由初级产品出售为主向精深加工产品销售方向发展,择优选择市场拓展好、产品特色鲜明、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通过企业低成本扩张、技改等扩大产能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经济效益。
  完善小杂粮物流体系。依托杂粮加工企业建立现代市场营销网络和标准化的物流中心,以营销创品牌,以品牌促营销,借助“互联网+”,推动山西杂粮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培育网营旗舰店,依托发达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确保小杂粮产得出、卖得去,卖得好价钱。
  打造区域小杂粮品牌。发挥我省良好的生态优势、地理优势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小杂粮,打造原生态小杂粮优势产品。开展小杂粮“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引导杂粮加工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商标注册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以品牌效应推动小杂粮产业的发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1-28期

  • 第2018-01-27期

  • 第2018-01-26期

  • 第2018-01-25期

  • 第2018-01-24期

  • 第2018-01-23期

  • 第2018-01-22期

  • 第2018-01-21期

  • 第2018-01-20期

  • 第2018-01-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